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台灣的「北平化」與統一的「北平方式」

<轉載自20161223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原 旅加學者、兩岸問題研究者>
在中國大陸各媒體中,《環球時報》的論調常以「強硬」著稱,該報的社論有時會引起廣泛關注,包括12月中發表的〈大陸須敢想敢為重塑台海局勢 認真準備軍事鬥爭〉。裏面提到:「未來的台灣不能由民進黨和美國來塑造,而必須要由大陸來主導塑造。如果『台獨』繼續猖獗,就應當把台灣變成1948年底至19491月的北平,那樣的歷史可能性正在逐漸形成。」這就是在兩岸及海外引起廣泛關注的將台灣「北平化」。
《環球時報》提出將台灣「北平化」,主要是基於中共的歷史經驗,尤其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51949)的歷史經驗。關於「北平化」,應結合中共在歷史上提出的「北平方式」方能較為準確地加以理解。在平津戰役(從194811月到19491月)及其後,中共總結出解決國民黨軍隊的3種方式,那就是「天津方式」、「北平方式」與「綏遠方式」。
19493月,毛澤東於《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對這3種方式給出較為明確的論述:所謂「天津方式」,是指「用戰鬥去解決敵人,例如解決天津的敵人那樣」;所謂「北平方式」,是指「迫使敵軍用和平方法,迅速地徹底地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制度改編為人民解放軍」;所謂「綏遠方式」,是指「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在一個相當的時間之後(例如在幾個月,半年,或者一年之後),再去按照人民解放軍制度將這部分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介於武力統一與和平統一之間
現今中共其實仍認為台灣問題的解決屬於國共內戰的延續,而對於台灣軍隊的解決,該黨也會參照以往在內戰中解決國民黨軍隊的3種方式。而這3種方式大致對應3種統一方式:「天津方式」對應武力統一,「綏遠方式」對應和平統一,而「北平方式」對應在武力脅迫下和平統一,可簡稱為「以武逼統」。
在蔡英文上台後,中共更清醒地意識到兩岸和平統一「機會渺茫」,《環球時報》的社論就表達出這種看法。在此情况下,軍方鷹派會鼓吹武力統一,而《環球時報》卻提出台灣的「北平化」,而這實際上意味着以武力為後盾迫使台灣接受和平統一。這種統一方式,可以說是介於「武力統一」與「和平統一」之間的一種特殊方式(借用毛澤東的術語,就是「不流血的鬥爭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