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南海漁民展示600年《更路簿》南海諸島屬於中國鐵證

<轉載自201671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據《文匯網》報道,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的船長盧家炳15日在北京參加「不忘初心,寸土必爭」南海局勢座談會時,向與會者展示了手抄本《更路簿》。他表示,擁有至少600年歷史的《更路簿》記錄南海漁民祖輩總結出來的航海經驗,也是很好的歷史證據,裏面的一字一句都能表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權。

據悉,《更路簿》是文昌、瓊海一帶的漁民去三沙作業的路線圖,記載西沙和南沙絕大部分島礁的位置以及島礁之間的作業路線。翻開薄薄的宣紙,工整的小楷記錄「自潭門駛出深一更巽乾十六更到七連」「自貓注駛三圈巳亥四更半收」……只有中國老漁民知道,「巽乾」「巳亥」是中國傳統描述方位的詞語;「更」不是時間單位,而是距離單位,一更表示10海浬;而「貓注」「七連」,則是潭門先人,用方言為南海諸島所取的俗名。「貓注」指的是永興島,七連指七連嶼,太平島被稱作「黃山馬」,北礁被稱作「干豆」,浪花礁俗稱「三筐」,景宏島被稱作「秤鉤」,仙賓礁被稱作「魚鱗」,美濟礁被稱作「雙門」,曾母暗沙則被稱作「沙排」。

盧家炳表示,通過《更路簿》可以看到先輩們為那些南海島礁一一命名,並用羅盤確定方位,計算距離。從此,潭門鎮的漁民去三沙就不會迷失方向。他說,「《更路簿》也充分證明了,南中國海就是我們的祖宗海。」

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副鎮長符茂敬亦表示,《更路簿》的存在證明了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現並耕耘南海。諸多史料也證明,潭門鎮人是唯一連續開發西南中沙群島的特殊群體。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片海面上才出現了許多其他國家的軍警。




















盧家炳船長展示《更路簿》。





























《更路簿》內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