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紓困不同派糖 增支須先擴經濟

<轉載自201633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麥萃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派糖」388億元,其中包括減稅、退稅及免差餉,有意見認為中產最受惠。但若從今屆政府在2013年第一份財政預算案累計福利來說,情況又不是這樣。
首先公屋免租方面,由下年度開始便沒有了,有說是減糖。但實際上,是為了減省一些非恒常措施,避免被市民錯誤以為是恒常的東西。因為政府的責任之一,是進行財富再分配,協助有需要人士,而且要應使則使,但不可以為使而使。
居住公屋的居民,其實所繳納的租金,已經遠低於市值租金,某程度來說已得到政府的資助。如果住戶普遍有困難去交現時租金,正確的方法應是把租金調低,而不是由政府代付租金。所以原則上由政府代繳租金的政策不應該是恒常的。
至於住在私樓的業主,可以得到免差餉,能夠自己置業的業主,經濟能力相對較好。在新一個財政年度,他們每季最多能減省1,000元差餉,連續四季;亦即整個年度最多獲退4,000元,這個寬免金額已比去年減少。但有些評論認為,中產就得益,但基層市民受惠不多。以派糖角度來說,就是有些不公平。
政府責任是紓困 不應「派糖」
要明白上述問題,首先分清楚派糖及紓困措施兩個概念。派糖是民間用語,意指是市民感到受苦(bitterness)之時,有粒糖(sweeteners)可以解苦。而紓困措施是當市民有困難之時,政府去幫忙、協助解困,亦即幫助有需要的人。政府的責任是紓困,幫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應該是派糖。
那退差餉,退稅不是向中產派糖嗎?用一個譬如來解釋或許更容易明白。例如有一個單親家庭,媽媽有三個子女,弟弟、二姊及大哥。三姊弟也在工作,但賺錢能力卻不同。而媽媽就為家庭的主管,掌理財政,照顧家庭的一切開支。媽媽是家庭主婦,沒有工作,收入要靠子女提供,亦即是家用。弟弟賺錢不多,日常使費也不夠,所以沒有俾家用,食住也靠屋企。二姊則按自己能力繳付家用,而大哥賺錢最多,所以付出家用那部分也最大。一家人一起同住,生活頗為融洽。
有一個月,媽媽的家用用不完,而應急錢那部分也足夠,錢已儲起來。考慮到子女賺錢很辛苦,所以決定叫子女下月可以付少些家用。弟弟照舊不給家用,而二姊及大哥則按量減少。大哥及姊姊的家用是支持家庭運作的責任,而媽媽叫子女少給家用,是不想子女太辛苦,關顧子女的表現。
而這個媽媽就是政府,而減少、寬免部分子女所繳付的家用,就是差餉寬減、退稅。而市民及企業,就是姊姊、大哥。而弟弟就是需要照顧、體恤的弱勢社群。因此退稅、寬減差餉,是減少市民的負擔,而不派糖。
派糖非恒常措施 不應年年做
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如果這個媽媽不選擇把省下的家用,寬減下個月的子女的繳款,而選擇一家人到餐廳特地吃一餐(非恒常措施),這就是派糖。連沒有付家用的弟弟也有份,因為他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但當再下個月,媽媽沒有用剩的現金,因此未能一家往外用餐之時,做弟弟總不能質問媽媽為何今個月沒有得吃!因為要明白要有閒錢(財政盈餘),沒有其他急需項目(必要社會項目支出)要支出,才能派糖!一些非恒常性措施不應該年年做,否則把一些非恒常項目恒常化,對於政府財政會構成不良影響。
至於會否「厚中產,薄基層」,要看看從哪年計算。如果政府要幫助有需要的基層人士,過去幾年也進行了多項措施。例如關愛基金,已能覆蓋那些N無人士及基層市民。長者生活津貼,已能協助那些低收入的長者。而在職家庭津貼,能夠幫助那些在貧窮綫以下,但收入微薄的家庭。要注意這些措施是恒常性,支持力度遠較一次性措施大!
例如公屋免租兩個月的家庭,一般會慳三、四千元的租金,它的特點是每個租戶也有份,無論有需要或無需要的。但將會實施的在職家庭津貼(低收入津貼),只針對有需要幫助的家庭。例如符合申請資格,而接受全額津貼的家庭,每月有1,000元津貼,家庭每名兒童再有800元津貼,以一個二人單親家庭,一位父或母及一名兒童,每月便可獲得1,800元津貼,一年就得21,600元,遠比公屋免租兩個月所得的多!分別是前者所有租住公屋家庭都受惠,後者只針對有需要的家庭。
一般大眾對預算案的看法是,他們較多關心直接影響他們的東西,例如稅項增減,及福利多少,較少關心有關經濟的內容。例如政府要扶持哪些行業,開展哪些新興工業。一般大眾反應是,會覺得與他們何干?但其實經濟發展正正會影響他們的福祉,雖然不是直接,但間接的影響會很大。簡單來說,它會影響到政府能夠運用資源的多少。
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會更容易理解。若香港是一個家庭,香港經濟(本地生產總值,GDP)是一個餅,那麼現時一個八吋的Pizza(餅)已經夠家庭成員(香港市民)吃飽。
但隨着家庭成員增長,家庭成員年紀愈大,八吋餅可能已經不夠飽。如果個別成員要滿足需要,便需要與其他成員競爭。原本能分餅的十分之一,便希望能夠進一步分到九分之一,八分之一。若每個家庭成員一同競爭,一來有傷和氣,另外這只會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必有人會輸。有人會飽些,有人會捱餓。其實如果要滿足市民的需要,積極的方法,就是要把這個餅做大!八吋餅不夠吃,便要做個12吋餅吧!
擴大硬件軟件 提升增長空間
要焗一個12吋餅,現有的焗爐不夠大,便要換個大些吧!買新焗爐要有資金(有的投資),換來的是有足夠空間(capacity)及能力去焗餅!如果香港經濟是這個餅,怎樣把這個餅做大,就要擴大香港的硬件、軟件,提升能力,讓經濟有增長空間。要提升香港的能力,基礎建設是少不免。香港地鐵延長綫、新綫、高鐵、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改善海港設施等,都是提升香港容量及能力,讓經濟有增長空間。個別項目或有爭議,但多是問是否物有所值,亦即符合成本效益,而不是投資的方向。這問題就等於問應否買一個大焗爐?如果沒有大焗爐,就不能焗大個餅,大家就可能不夠飽!如果要大焗爐,問題便是要買甚麼牌子?要平的,還是貴的!投入與回報又是否成正比?
軟件方面,人才培訓也很重要,否則沒有足夠人手去支持經濟,而它就是做經濟這個餅的原料之一。至於這個餅的內餡,還要多元化,才能把餅做大做好。產業多元化,就是重點。過往香港產業過於單一化,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因為每一個行業,總有它的周期,如果行業已處於成熟的階段,再要希望大幅增長,便不切實際。例如香港的旅遊業,受到旅客減少,港元轉強,經濟轉弱的多重打擊!而外貿亦因環球經濟疲弱,港元強勢,出口未容樂觀。而物流視乎貨量,環球經濟不樂觀的情況下,行業也有很大的挑戰。商業服務視乎商業活動多少,商業活動減少,行業不會好景。
剩下來的只有金融,但金融市場動盪,對金融業也造成挑戰,2016年將會是艱難的一年。要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便要引進新的行業。香港最大優勢是人力,其他資源缺乏。而香港的生活水平高,營運成本不便宜,低增值的行業是沒有生存空間的。
而高增值行業之中,創新科技、創意產業或許有成功的可能。所以預算案中,有提及支持創新科技及創意文化產業。香港年輕一代時常覺得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因為產業過分單一,未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如果有更多不同產業給年輕人選擇,或許他們會高興些。
傳統的商業擴展,不是產品拓展,就是市場拓展。從政府觀點來說,產品拓展就等於拓展產業;而市場拓展,就等於拓展新的國家外貿,拓展新的市場。而坊間有說,一帶一路是政治任務,這樣看未免把事情簡單化了。如果純粹從財務角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香港能有甚麼得益才是重要!
一帶一路拓新市場 何樂不為?
無論香港是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它已是國家的既定政策。如果香港參與能令香港得益,又何樂而不為?一帶一路的沿綫國家,有很多(例如中亞國家)與香港經貿關係是不密切的,簡單來說,香港的市場佔有率是近乎零!參與一帶一路發展不定有得益,最壞的情況也只是市佔率為零。但假若有生意可做,由零市佔率到正數市佔率增長便成為無限大!以伊朗為例,當聯合國撤銷對她的經濟制裁之後,各國都急於開拓新市場,與伊朗打交道。法國總統就率先邀請伊朗總統魯哈尼訪問,希望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連繫。現在環球經濟不景,各國都忙於開拓新的市場,所以預算提及一帶一路的談法是有其原因。
為何把經濟這個餅做大最重要呢?因為政府能開支多少,受制於這個餅的大小。因為基本法第107條是這樣寫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應。」這表示特區政府想增加開支,其開支增加幅度要與經濟增長的速度相若!這是制約政府開支增長的關鍵。如果想多使錢,便要把餅做大!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