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亞投行與「台港同級化」攻防戰

<轉載自2015420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林泉忠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正當中國因東海、南海、新疆、台灣、香港等來自周邊的反彈不絕,使「中國崛起」面臨如何取信於鄰的嚴峻挑戰之際,由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意外」地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熱烈反應,提供了中國重拾自信與重新思考應對周邊「不穩」局勢難得的重要契機。
其中,海峽兩岸之間正在上演的「台港同級化」攻防戰,無論對台灣還是對大陸而言,在馬英九總統主政末期兩岸關係頻頻觸礁之今日,無疑都是一大挑戰。
雖然在331日截止申請前,台灣和香港都分別提出正式申請,但是這個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台港都未能成為57個創始會員之一,理由是「香港和台灣不是『主權國家』」。此舉顯然是北京藉發起者之利,單方面的決定,並非經過衆多準創會成員之間的協商而制定出的規定。
另一方面,北京也並無意將台灣入「亞投行」的路堵死,因此歡迎台北「以適當名稱」成為「一般會員」。在確定創始會員的第一階段,北京成功地將台灣與香港「同級化」後,焦點轉到第二階段的攻防。此時,馬英九總統親自拍板定出名稱的底線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否則拒絕參與,並且罕見地在立法院藍綠立法委員之間達成共識。
儘管一方面在後「太陽花」學運時代台灣社會「反中」情緒達到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在國家認同方面,「中華民國」仍然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然而包括在野的民進黨都能接受以「中華台北」加入「亞投行」,毋須贅言,顯然是基於現實的考量。除了是「中國崛起」的因素之外,避免重蹈台灣在「亞洲開發銀行」(ADB,亞銀)會員名稱被改為「中國台北」(Taipei, China)之覆轍,才是最重要的背景。

在馬英九主政之後,台灣得以仿照奧運模式,以「中華台北」出席「世界衛生組織會議」(WHA),因此這次以「中華台北」入「亞投行」,應無懸念。如此一來,自然與「中國香港」(Hong Kong, China)模式有所區隔,也勉強算是在「台港同級化」攻防戰中扳回一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