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中緬邊境勢力重組風雲急

<轉載自20154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撰文:嚴金平>

12個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將召開和平峰會,有統戰成功經驗、前身是緬共的佤邦聯合軍坐鎮。佤邦會成為帶頭對抗政府和談判要價的角色,還是成為實現國內和平的少數民族領袖,備受關注。

戰火熊熊的緬北何時能夠得到和平,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不過,緬甸歷時60多年的軍事對抗狀況要一夜終結似乎也不太可能,其中還需要經歷鬥爭與磨合,尤其相關各方在其中的利益分配最難平衡。由於緬甸計劃在11月舉行大選,因此政府迫切希望能在大選前實現全國停火。

今年51日,預計將有佤邦聯合軍、撣邦東部同盟軍(猛拉軍)、克欽獨立軍、克倫解放軍、克雅解放軍及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12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領袖會集佤邦聯合軍(佤邦聯合黨)總部邦康,參加為期3天的和平峰會。此前331日,緬甸總統登盛宣布已經與16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簽署了全國停火協議草案,並稱將盡快簽署正式的全國停火協議,緬甸媒體稱:此為經過22次非正式與7次正式會談形成的第四部全國停火協議草案。

緬甸政府與少數民族武裝類似的談判與協議似乎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但每一次承諾都在不久後被政府無法左右的軍方的槍砲聲粉碎。與此同時,與政府軍處於交戰狀態的果敢同盟軍則始終被排除在談判外,顯示其中關係仍然異常微妙。

佤邦聯合軍的前身是曾經與政府軍交戰多年的緬甸共產黨人民軍,目前擁有3萬以上的常備軍隊及10萬以上的民兵,是緬甸軍事力量強大的民族武裝,其此次坐莊和平峰會,自然引發了外界的無限遐想。

緬甸共產黨於1939815日建立,隨後便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參與了二戰洗禮和緬甸獨立建國等重大歷史進程,一直與歷代緬甸當權者進行複雜的政治與軍事鬥爭。

1968年以前,緬共曾嘗試停戰,通過談判實現國內和平,得不到響應後又決定採取「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期間一度與克倫族武裝、克欽族武裝等力量較大的民族武裝聯手,共同對抗緬甸政府及軍隊,並在克耶邦、克倫邦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和地盤,但最後都因種種原因而失利,被壓迫到緬甸中部勃固山區進行游擊戰生存。

19676月,受到中國文革的影響,緬甸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華人和華僑的極左政治活動,最終釀成排華騷亂,引起了中國對緬甸當局的嚴重不滿。196811日,沉寂已久的緬共在中國半明半暗的支持下,突然在中緬邊境地區再豎起大旗,其統領的人民軍很快佔領了緬北撣邦的許多地區,在撣邦崇山峻嶺之中建立穩固的革命根據地。緬北的共產黨力量主要由多年在中國、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受過系統馬列主義教育「中央國際派」、原退入中國貴州避難的克欽族軍隊(這部分人被稱為「貴州老兵」)、原退入中國四川的緬共部隊(這部分人被稱為「四川老兵」),以及後期新發展的果敢地區彭家聲部、佤族地區的鮑友祥部等人員共同組成,其中更包括了許多中國軍事顧問(「訪問組」、「國際支左部隊」等)和知青軍人,最醒目的是他們都擁有全套中國軍事裝備。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緬甸遍佈反對軍政府的武裝組織,除了緬共人民軍外,當時還有克倫民族聯盟、撣邦聯合革命軍、克欽獨立軍、克雅民族聯合陣線、欽民族解放軍等地方民族武裝,另有坤沙、張維綱、明少本、戴康等武裝派系集團,且分別獲得不同周邊國家的同情與支持,形勢非常複雜。

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中,緬共除了直接與政府軍開打,也與許多少數民族武裝達成了共識,同仇敵愾對抗政府軍。期間,不但成功統戰了克欽獨立軍、撣邦軍等力量較大的武裝,還爭取了大大小小20多支武裝的合作與支持,甚至使克欽獨立軍、坤沙蒙泰軍中的部分力量分裂出來直接加入人民軍系列,在壯大自身力量的同時也埋藏下了利益矛盾。

曾經的革命領袖

在那一時期,由於緬共得到了中國方面不遺餘力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緬甸革命鬥爭領袖」的地位,總兵力曾達一萬五千人。緬共當時能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實力對比懸殊,小武裝要麼被緬共滅掉,要麼被緬共統戰,沒有別的選擇;其次是當時的緬共確實是在為民族爭取解放,包括搞土改,讓那些被逼上梁山拿起武器反抗的小武裝力量看到了希望;再者是緬共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比較到位,例如統合小武裝之前,先派出一些指導員去指揮他們打幾場勝仗,讓其在軍事上對緬共心服口服。

另外,那一時期願意接受緬共統戰的民族武裝都可以獲得中國制式武器裝備,這方面的誘惑也實不小,使緬共的工作開展比較順利。

但由於軍事實力有限,加之內部鬥爭不斷,最終緬共人民軍並沒有取得理想戰果,相反在中國改變對東南亞共產革命支持的政策後陷於困境。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際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歐巨變,蘇聯也在動盪不斷面臨解體。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最低潮,緬共內部也出現了人心渙散的情況,分裂已經在所難免。

失去中國支援 緬共瓦解

時任緬甸領導人奈溫在1971年再度訪華,中緬兩國政府又恢復了友好關係,緬共從中國方面得到的外援隨之減少。1975年春,位於勃固山區的緬共部隊被政府軍徹底消滅,其在緬甸南方腹地的活動就此完結,只剩下緬北控制區。1976年中國結束文革後,對外政策開始調整,至七十年代末完全中止了對緬共的軍事支援,雙方自由出入邊境,親如一家的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1989311日,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率先在果敢發動了兵變,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411日,緬共中部軍區副司令鮑友祥宣布起義,將緬共主席德欽巴登頂及其他中央領導人驅逐到中國。419日,緬共八一五軍區司令林明賢也宣告脫離緬共領導。9月,緬共一零一軍區司令員丁英也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自此,緬共人民軍的主要力量全部背叛,緬甸共產黨經過50年的顛沛流離,最終被迫降下了歷史的帷幕,德欽巴登頂等緬共領導只能留在中國度過餘生。

緬共1989年瓦解後,其軍事力量轉化成為佤邦聯合軍、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同盟軍)、撣邦東部同盟軍(猛拉軍)和克欽新民主軍4個部分,其中佤邦聯合軍一直實力最為強大,並且與果敢同盟軍和猛拉軍一直保持特殊的盟友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幾支武裝力量表面上得到了緬甸政府的承認,同時繼續與中國方面保持若即若離、時好時壞的微妙關係。

按照緬甸官方的統計,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包括緬共在內,緬甸共有29支少數民族反政府武裝,總人數超過4萬人,其中主要是克倫、撣、克欽、克耶、孟、若開、勃歐、崩龍(德昂)、拉祜、佤等。截至今年初,被緬甸政府承認的民族武裝仍然有29支,其中佤邦聯合軍、欽民族陣線、南撣邦軍、克倫民族聯盟等10多支與政府達成了停火協議或和平協議。

中國經濟力量的逐步壯大,對海外投資及獲得外來資源成為必然的行動,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重要的緬甸自然被重點關注。由於緬甸國內局勢異常複雜,因此除了與中央政府搞好關係,中國仍然需要在緬甸擁有其他的合作力量,那麼各種緬共的「遺產」自然成為首選。

如今,在中緬邊境許多老一輩的觀念中,佤邦聯合軍和猛拉軍仍然被視為「換湯不換藥」的緬共軍事力量,雖然其名稱和生存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但私下裏中國人仍然將其當作「同盟和戰友」,一些緬甸媒體也稱其為「緬共軍隊」。由於克欽新民主軍和果敢同盟軍在2009年前後先後被中央政府整編和擊潰,一直未與政府軍發生過衝突的佤邦聯合軍的存在更顯得關鍵,甚至成為了一種領袖與象徵。

20113月後緬甸開始了民主轉型,中國在緬甸的許多投資項目紛紛遇挫,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損失都無比巨大,面對已經失控的緬甸局勢,中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對緬政策定位。自20116月以來,緬甸國內開始陷入新一輪大規模武裝衝突,克欽獨立軍、北撣邦軍和果敢同盟軍等多支武裝持續與政府軍交戰,也給中國邊境帶來了人員死傷和財產損失。由於在修改憲法、軍隊整編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緬甸政府軍以軍事打壓少數民族武裝的方式,短期內似乎也很難改變,這些複雜的情況使得中國政府必然加強與緬甸多方面的各種聯繫。

中國仍被視為最大靠山

事實上,佤邦聯合軍與中國方面的關係也一直很微妙,除了早期中國對外部軍事支持政策的調整,還有後期禁毒、禁賭、打擊人口販賣等複雜的邊境問題,導致彼此間的往來也時有波折起伏。由於長期形成的歷史背景,中國對於緬甸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武裝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尤其是緬共時期形成的軍事影響至今不絕,許多少數民族政治家和軍事領袖始終視中國為最強大的靠山,一直不間斷與中國方面保持聯繫,包括普遍使用中國制式武器。

緬共瓦解後,緬甸國內一度失去了與政府軍較量的主心骨,形成三三兩兩各自為政的情況。20115月初,克欽獨立軍在泰國清邁得到美國和歐盟非政府組織(NGO)資助,成立了統領緬甸6個少數民族武裝的緬甸全國民族聯合聯邦委員會(後發展為17個成員),隨局勢的日益複雜,後期又成立了以克欽獨立軍為核心的「全國民族武裝聯盟」和「全國停火協調委員會」等多個政治、軍事組織,不斷與政府軍和中央政府周旋博弈。不過,佤邦聯合軍、猛拉軍和南撣邦軍一直沒有參與這些少數民族組織,卻另外與緬甸政府簽署了和平協議,同時不斷公開加強與中國的交往,似乎也顯示出對克欽獨立軍不讚賞的觀望態度。

而通過近4年的較量後,克欽獨立軍作為領袖力不從心的情況日益明顯,但所有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和軍隊的利益博弈卻無法停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佤邦聯合軍的突然出場自然引發了外界的極大關注,雖然民族武裝組織領袖參加的這個和平峰會之前已經分別在克欽獨立軍總部拉咱舉行過兩次,在克倫民族聯盟總部舉行過一次,但並沒有給緬甸的和平進程帶來實質影響。

佤邦聯合軍角色微妙

由於緬共有曾經成功統戰大多數少數民族武裝的歷史,因此各方力量對佤邦聯合軍的作用非常關注,尤其是在外流亡5年多、時刻希望重返故里的果敢同盟軍。那麼,佤邦聯合軍究竟會成為一個帶頭對抗緬軍和談判要價的角色,還是成為實現國內和平的少數民族力量領袖,似乎目前很難定論。

一向對佤邦聯合軍最不服氣的克欽獨立軍和南撣邦軍都表示願意參加51日的峰會,其實可以看出佤邦聯合軍已經具備整合少數民族武裝力量的歷史機遇與軍事實力。不過,佤邦聯合軍對外透露,只願意站在衝突雙方的中立者角度,幫助調停雙方停火及實現緬甸和平,因為眾所周知目前戰場上各方都沒有全面獲勝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