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蘇獨雖不成 英大國地位難保

<轉載自2014920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擾攘一陣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事件,以獨派失利告一段落,但絕不是事情的終結,而只是其發展形式由統獨之爭轉為放權之爭。
事件雖未引致英國分裂,卻將把英國引入憲政深度改革的歷史新階段,同時凸顯了英國內部的深層矛盾,而這些實際上是與蘇獨同樣嚴重的問題。
需改憲政體系 處理「脫歐」分歧
蘇格蘭在1707年併入英國,結束了之前幾百年的兩相攻戰歷史。蘇格蘭長期受到英格蘭征伐的威脅,但一直堅持抗爭,逾300年前的合併頗有被迫成分,主因之一是英蘇經濟表現差異日大,當蘇格蘭經濟低沉難振之際,英國經濟卻相對蓬勃。
到二戰後尤其70年代起蘇獨運動重新活躍,到日前公投更引起全球矚目。這次獨派並非全盤失敗,其氣勢已迫使英國在朝在野的三大政黨,聯合承諾向蘇格蘭開放權力,包括十分關鍵的財稅收支權。今後獨派大可退而求其次,先爭取更多權力下放,並盡力用好由此帶來的新施政空間作為基礎,再徐圖後計。
上世紀90年代末,經近300年後蘇格蘭重開議會,可說是蘇獨運動的一個轉折點及重要突破。這次再放權具體情況雖未定,但可說是又前進了一步,將來是否可參考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除外交及國防外允許高度自治,包括有獨立的財政及貨幣體系?但令情況更複雜者是出現了英格蘭問題:之前蘇格蘭等重建議會接受放權,便對英格蘭不公平,因英格蘭沒有本身的議會。今後英國要處理的不單是倫敦與蘇格蘭的關係,還有與英格蘭的關係。這表示英國要改變目前的憲政體系,轉向某種形式的聯邦制。
與此同時還有其他相關問題:一是英格蘭的內部矛盾,二是國際上英國與歐盟的關係。英格蘭內部在經濟及社會上出現了南北分化局面,且漸導致對立情緒。問題根源是英格蘭經濟發展集中於以倫敦為核心的東南部,而其他地方則相對滑落並流失資源,令差距日甚。如何處理及改革管治架構將成為日形迫切的問題,蘇獨興起也帶動了英格蘭地方要求加大自治及資源分配的能力。
改革勢掀爭議 朝野考驗重大
此外不少評論早已指出,當倫敦威脅「脫歐」之際,卻又相反要求蘇格蘭留下,邏輯上有自相矛盾之嫌。但撇開邏輯還有更實際的問題:當英國內部憲制大改之時,會否影響與歐盟進行的重訂關係談判?特別是英格蘭人偏向「脫歐」,故新興的獨立黨(United Kingdom Independence Party,簡稱UKIP)崛起甚速,而蘇格蘭人卻較傾向「留歐」。這個分歧將來在放權下如何處理確值得注意。
總之英國雖暫免分裂,今後卻必須進行憲政及行政等系列改革,由此也難免會對經濟及社會有所影響,改革過程自又會帶來爭議以至動盪不安。如何管理好變革過程,乃對英國朝野的重大考驗。所以英國下議院與其浪費時間討論「中英聯合聲明」的事,不如把精力轉用於討論「聯合王國」的前途,首先是應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絕不應多管別人閒事。此外,在蘇獨熱潮中引出的一些重要問題仍值得反思及探討,特別是蘇格蘭的經濟自主能力和英國的「大國」地位等問題。對這些事許多評論都誇張失實,乃想嚇唬蘇格蘭人勿支持獨立。蘇格蘭經濟完全可以自立且過得很好,但建國之初會有一些震盪要挺過去。
筆者最近曾到愛爾蘭一行便感覺良好,其實蘇格蘭的水平及條件好過愛爾蘭,故情況絕不會更差。愛爾蘭由獨立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走不同於英國的發展之路,因此可更適合本身國情,而英國目前的經濟結構十分扭曲,早晚要調整,從長遠看不獨立受累更深。
仍沉醉帝國夢 英國加快沒落
英國的「大國」地位,即使蘇格蘭獨立也不會有重大影響,因蘇格蘭人口及GDP只佔全英的約一成,重點軍力掌握在英格蘭那裏。「大國」地位滑落的根源是國際大局變化及英格蘭的不濟等內外因素結合而致,故蘇獨不成英國仍會繼續滑落。特別是英國仍沉醉於殖民帝國迷夢,在國際事務上不自量力地到處插手,更只會加快滑落。蘇格蘭不獨失掉了對外事務決策的自由,將來又或會被拖入地緣政治的困局。不獨固暫可保延續性及安定性,避免了獨立風險,但在長遠來說也有不獨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