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如何與中國相處 韓國給日本越南上課

<轉載自20147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習近平訪問韓國,中韓甜度頗高的「蜜月期」已展示在世人面前。西方的傳統思維認為,隨中國國力不斷增長,對周邊國家不免產生威脅。但中韓關係的進展,似乎一定程度打破了這種思維。

筆者認為,韓國與中國相處的成功經驗,值得日本、越南、菲律賓、朝鮮等其他中國的周邊國家思考。在中國繼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與其相處,謀取「和則兩利」,避免「鬥則兩傷」,對這些國家來說十分重要。

在與中國相處的過程中,好的經驗、壞的教訓都存在,韓國的經驗無疑是正面的。韓國同中國雙邊關係升溫,不僅政治上釋疑解惑,又在經濟上獲取中國的開放先機,帶來切實的經濟利益。這無論對於當下還是未來,對於政治家還是普通民,都是一個多贏的結果。

老實說,韓國與中國也不是沒有爭端,更不是天然的「盟友」。有印象的讀者應該記得,此前中韓漁業紛爭不斷,甚至發生了韓國海警被中國漁民刺死的嚴重事件。但雙方能夠化解危機,達到今天「政熱經熱」的良好狀態,背後的奧秘值得揣摩。

首先,經濟仍然是中國決策者最重視的領域。韓國努力在經濟上和中國深度合作,將中韓自貿協定放在今年貿易政策的首位,這樣的誠意中國自然也會有所回應。經濟合作是雙邊關係的基礎,韓國從經濟入手加與中國的聯繫,是值得學習的經驗。

第二,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上任以來,有猜測稱外交政策趨於硬,這實際上存在誤讀。近期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李克頻頻外訪,不斷釋放和平聲音,試圖為周邊爭端降溫,顯示和平發展的外交方針還是對外政策的主軸。

因此,中國對待周邊爭端,也保持談判優先的態度。韓國與中國雖然存在海域、漁業上的爭端,但官方態度都相對克制,並且建立完善了良好的通報機制。此次習近平訪韓,亦達成2015動海域劃界談判的承諾。相比於一些其他國家的做法,中韓面對爭端更加理性,也符合雙方利益。

美國因素非主要阻礙

第三,有的國家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可以遏制中國,或者認為和中國走近會引起美國不滿。這種陳舊的冷戰思維,已經明顯脫離時代。韓國作為美國的軍事盟友,和中國發展到這樣的地步,恰恰說明美國因素不會成為與中國相處的主要阻礙。

實際上,當前中美已形成十分穩固的關係,雖然雙方意識形態不同,但可以「吵而不破」,在互相承認差異的情下,盡可能合作求同。由於伊拉克戰爭以來失敗的中東政策,美國當前的全球戰略處在收縮階段,美國雖號稱「重返亞太」,但力不從心已是路人皆知。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全面崛起是大概率事件,只是速度快慢的問題。對於中國的周邊國家來說,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中韓有許多差異,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很高,但雙方仍然可以相處融洽,背後的經驗並不複雜,關鍵在於決策者需有理性、長遠的眼光,理性妥善處理眼前爭端,謀求與中國合作共贏的長久之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