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上車定租樓 有辣有唔辣

<轉載自2011827日 置業家居 欄名:樓市講場  撰文: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導師>
統計處剛公布7月份的按年通脹,數字由6月錄得5.6%,激增至7.9%,創下近16年新高紀錄。政府解釋通脹率高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在去年7月份代繳公營房屋租金,導致拖低比較基準,細看分項的升幅,私人房屋租金一欄上升7.6%,而且「住屋」類別還包括「管理費及其他住屋雜費」和「保養住所材料」等,筆者想如果連管理費或雜費都要計算在內,那麼部分屋苑自5月實施最低工資後,或需因此調整管理費,相信在一年後數據會陸續浮現,那時候的租金將會更高。

其實當管理費上升,業主的租金回報會被拉低,他們惟有於新簽租約時酌量調升租金以作抵償。無他的,當通脹殺埋身,管理費、差餉、雜費亦一併上升,業主為彌補「突然而來」的開支增幅,縱然不想亦得要向租客收取較高的租金,這個惡性循環,暫時未見歇止,而且更有惡化的跡象。

新界區租金未必平過市區樓

讀者可能會諗,市區租金貴,新界區的租金或許會便宜一點吧?想是想得完美,但實際並非如此。就以港鐵粉嶺站沿的屋苑而言,現時每呎租金動輒$14$16;沙田第一城呎租$18$23;馬鞍山新港城環境好一點,呎租$17$20;元朗YOHO Town呎租亦要$14$18。這些租金數據,不難尋找,只要大家登入地產代理網頁一看,便一目了然。

筆者經常建議有住屋需要的市民,未必要一步到位即時買樓,可以考慮租屋努力儲蓄,待時機合適再入市亦未為遲。假設月付租金$9,000,租住3年,租金開支即$32.4萬。假設單位市值$350萬,租樓期間樓價下跌10%,即樓價下跌$35萬,相當於3年租金開支,以租住的時間去等侯跌價的機會,可能亦是值得。

租樓較靈活 買樓「犧牲」大

身邊有不少年輕的朋友現時也是租樓,租樓的原因除了想過獨立生活外,某程度上亦是不想被按揭束綁。皆因他們或耳聞目睹不少置業人士因供樓而犧牲了吃喝玩樂享受外,亦可能要為供樓而兼做多幾分工作,而累壞身體,損失健康。此外,亦有不少暫時租樓的朋友,雖然手上未有物業,但卻持有其他投資產品如股票,因避免雙邊投資,而暫時選擇買賣較靈活的股票,待累積一定資金再作入市決定。

買家千萬不要天真地認為樓價$300萬,成本就是$300萬,皆因買樓後業主要付利息支出、管理費、差餉與地租等。以一個$300萬的單位為例,承造七成按揭,假設利率不變及年息為2.5%20年的總利息約$116萬,還未計管理費、差餉與地租,面價已達$416萬。倘若將來樓價升,可以彌補開支之餘,還有錢落袋的話,當然較理想。不過,若未來樓價持平的話(已經不說是樓價回調),無錢落袋不特止,期內僅賺得個「居住權」。

金管局花$37億買頂級商廈作總部

如果租樓,假設租金每月$1萬就是$1萬,業主加租或迫遷,就大不了另覓他處容身,既不用支付管理費、差餉與地租,亦不用擔心銀行調升按息而負擔加重等,樂得輕鬆。

猶記得2001年立法會文件提及究竟應買或是租用IFC作為金管局總部,文件中指當時有兩個選擇可作考慮,包括以每年$2.2億租用,或是動用近$37億去購置共十多層的頂級商廈。當時普遍意見是花近$37億去購買頂級商廈太昂貴,可是回心一想,現時IFC的每呎租金近$200水平,如此一來如果當天不是購買了商廈,恐怕金管局亦會步其他會計師行及保險公司的後塵,要逃離中環及銅鑼灣區。從此事看來,究竟應租或是買,可能人人處境不同。若閣下高薪厚職兼有房屋津貼,便應用盡租金津貼。若閣下要兼顧家庭、上有高堂下有子女成群的話,就不如及早買個瓦遮頭,避免因業主加租,而流離失所的便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