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內地公僕減薪不透明 共同富裕手段不合理

<轉載自2022912 明報 社評>

內地多個省份的公務員以及屬於事業編制的教師、醫生等,今年開始大幅減薪,但減薪幅度與時間,從來沒有正式公布,同時欠缺透明度的是減薪原因,究竟是因為財政收入減少要公務員共渡時艱,還是要達至全國共同富裕而要求富裕省份公務員減薪,亦沒有解釋。如果該政策是為了改善政府獨攬人才的情形,無可厚非,但目前造成的事實是,公務員隊伍整體士氣低落,施政效率難免受到影響,恐怕得不償失。

公務員削減獎金 變相減薪約三成

今年年初開始,公務員減薪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連帶受影響的是依靠政府財政發工資的事業單位,教師、醫護人員、社工等等。由於從來沒有正式公布,所以一直流於各種傳言,一般的說法是收入少了兩成到四成。政府從來沒有公布減薪,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佔整體工資比例只有三成的基本工資沒有減少,所以不存在「減薪」的說法。

內地公務員的工資結構複雜無比,一般由基本工資、補貼、福利及獎金組成,由於地區經濟發達程度不一,一個省之內不同城市的工資水平也是千差萬別,而獎金部分也因為不同單位的收支情况不同而出現很大的差異。獎金一般來說可以達到公務員工資的三分之一,所以,停發或者少發獎金,公務員收入實際上會受到直接影響。

公務員的獎金與福利補助減少,原因十分簡單,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今年上半年,廣東21個城市,16個城市的財政收入負增長,深圳由於疫情導致停工停產,稅收減少,財政收入下降7.6%,其他城市即使疫情影響相對輕微,也會因為額外支出大幅上升而導致入不敷支,單是不斷做全民核酸檢測一項的開支,就不計其數。政府庫房囊中羞澀,為保民生的福利開支不能減少,向公務員工資「開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抗疫需要付出代價,作為公務員以及吃皇糧的教師醫生,有責任與社會共渡時艱,也是合情合理。然而,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要求公務員減薪,則需要給出一個解釋與時間表,究竟減薪將會維持多長時間,以及是否會在抗疫結束後恢復原來水平甚至追回損失,而現在一切都在「黑箱作業」,最近深圳又傳出第二輪減薪,政府也沒有出面澄清。

坊間還有一個說法,公務員減薪是為了配合國家共同富裕的政策,而傳出減薪的都在沿海富裕省份,似乎有所脗合。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是全國共識的國家戰略,大家毫無異議,但採取什麼手段達至,則是可以討論。實行多年的「轉移支付」制度,由財政充裕的省份,部分收入上繳中央,轉移到財政貧乏的省份。去年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天津和福建8個省市上繳的資金,轉移給23個需要支持的省份,廣東省人均轉走1049元人民幣,西藏人均獲得5900元。這個制度是否最好的制度安排,可以探討,如果認為需要改善,也可以提出「加碼」,但扣減富裕省市公務員工資作為共同富裕的手段,則受到質疑,起碼沒有任何說明,被扣減的公務員工資,是否悉數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的公務員口袋。

政府部門以罰款彌補獎金 高層政策不透明上行下效

減薪政策不透明,受到影響的公務員以及事業單位的僱員說長道短事出有因,沿海省份教師和醫護等工資大幅削減,可能會造成人才流失,部分因為在大城市生活負擔過重而向西部地區轉移,或者流向私企,也並非壞事。深圳一間中學招收教師,大部分是清華、北大畢業的碩士甚至博士,這本身就是人才浪費,改變人才均衡分配,也未嘗不是好事。令人擔心的是公務員士氣低落,但公務員被視為鐵飯碗,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當下,不會因為一時工資收入減少而再次出現「下海潮」,而大量公務員因為購房按揭貸款壓力沉重,由此引起士氣頹唐而影響行政效率,必須嚴加監督。

更加值得擔心的是,一些政府部門會因為獎金削減,而巧立名目去「斂財」。公務員的基本工資是國家訂定的,福利和補貼也有一定的規章制度,但收入豐盈的部門,也曾試過濫發福利,而獎金的多寡,很大程度與收費或者罰金掛鈎,而收費與罰金的隨意性很大,一些部門在辦事程序中多加一個要求,或者處罰的標準稍微放大,這個部門就會得到更多合法收入用作獎金,至於是否合理,山高皇帝遠也不受監督,最後獎金的損失由老百姓來「彌補」。

政策目標不明確,政策的合理性和認受性必然下降,但政府的權威,以及職場環境不佳,即使未必會對公務員隊伍造成很大的即時影響,然而對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產生質疑,則會造成長遠的影響。最令人置疑的是,如此重大的政策改變,事先沒有醞釀和諮詢意見,執行過程缺乏透明度,出現非議還欠缺解釋與澄清,這樣的決策與執行過程,並非一個負責任政府應有的態度與做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