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運輸軍機玩弄「政治模糊藝術」?

<轉載自202169 明報 觀點版 撰文:劉銳紹 時事評論員>

美國用軍機送3名參議員到台灣,宣布送贈75萬劑疫苗;日本日前已送贈124萬劑;大陸更早時候也表示願意送贈,但台灣不接受。台灣認為大陸曾干擾他們從德國直購疫苗,如今捐贈只是統戰操作。大陸則反駁台灣抹黑,漠視台胞生命健康。

旁觀者從不同角度看這些行動,正面的評價指外國和台灣是「政治模糊藝術」,負面的評價是「玩弄政治」。我的感覺是:如果說玩弄政治,對!美國、日本、台灣都有玩弄政治的成分;可是,大陸沒有嗎?也許一樣或更甚。如果說「模糊藝術」,那就要看效果了,關鍵是:自身的說法能否得到受眾接納?或哪些人相信?哪些人不信?這又是因人、因事、因角度而異的效果,沒有一致的答案。

1)美國目前有條件「玩弄政治」

中國指摘美國玩弄政治。對!沒錯。證據包括:

──3名美國跨黨派參議員到韓國,忽然飛到台灣旋風式訪問3小時,宣布捐贈75萬劑疫苗,但又沒有把疫苗帶上。為什麼只是宣布也要親身前往?不可以在台灣境外宣布嗎?

──他們一般是乘行政專機的,但由韓國到台灣這一程卻由「行政部門」安排,乘美國C-17軍用運輸機;由台灣返回韓國後,又乘民航機返美。這不是突顯美軍的角色嗎?

──疫苗不會是這些參議員捐贈的,肯定是美國政府可以掌握或調動的資源。但為什麼美國政府不宣布,而由議員宣布?

這些質疑都是可以成立的,但美國的做法也可以說是故意的模糊藝術。其作用包括:

──C-17具備大型戰略運輸機的運量和航程,兼備戰術運輸機的短場起降、推力大的特點,而台北松山機場則是軍民兩用機場。美國此舉可以測試美軍飛機和台灣方面的配合能力。

──製造美國軍機多年來首次降落台灣的既定事實,但性質卻是「救助疫情」,屬「救死扶傷的人道行動」,把北京推向一個政治的「尷尬位」,看你如何反應?

──美國軍機降落台灣之後,美、台和國際輿論刻意引出曾由北京放出來的激話。例如《環球時報》聲稱,一旦證實美國軍機在台灣起降,就是踩到大陸維護國家統一的紅線,大陸就可以摧毁相關機場和降落在該機場的美國軍機,台海戰爭將就此打響。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說:「美國軍艦(如今是軍機)抵達高雄(如今是台灣境內)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美國此舉也會刺激內地某些民眾的情緒,構成對官方的內部干擾。

可見,美國真的「用心不良」,但它「玩得起」。國際政治不是看動機是否善良,而是看效果和利害關係。效果對自己好的、有利的,就是「模糊藝術」,哪怕被對方指摘「玩弄政治」。北京對此暫時只能作姿態性的反擊。

2)再看日本是模糊藝術還是玩弄政治?

──日本跟美國不同,不能過於跟中國對抗,眼前又要努力辦好東京奧運(如最終沒有改變的話);假如雙邊形勢惡化,中國也可以不派隊參加。所以,日本不能與台灣官方有直接或過多的間接接觸。

──但日本總體上要跟隨美國的對華政策,在政治上也要保持與台灣的友好關係。所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表示,2011年日本大地震時台灣曾給予援助,如今日本捐贈疫苗,是展現友誼。這也是人之常情的投桃報李。

──有意見認為最炒作之處是,日本疫苗送到台灣之日,正是64日。蔡英文特別指出,就是這一天,同樣堅持自由民主的伙伴及時援助,讓民主的台灣對民主更有信心。無人能證實背後是否潛藏暗示,即使有,日本也不會明言,因為這正是模糊藝術的目的:讓外界有無限遐想而沒有答案,達到最大的關注效果。

從這個角度看,日本的「模糊藝術」是有效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批評:堅決反對藉疫情干涉中國內政;疫苗援助應回歸挽救生命的初衷,不應淪為圖謀政治私利的工具。但這種公式語言似乎無甚效果,只是聊備一格,有目標放矢但不中的。

3)台灣不是模糊藝術,而是借勢護身

──早前台灣聲稱大陸干擾他們向德國直接購買BNT疫苗。反對民進黨的言論則用商務邏輯反駁,指疫苗在港澳台的總代理是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台灣不應繞過這個渠道;大陸則直接批評台灣拒絕大陸願意捐贈疫苗的好意。這又陷入各自的宣傳戰。從台灣的角度看,只要台灣人和國際社會相信台灣的話就行了,毋須說服大陸。

──台灣可以趁機加強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認為可以強化「民主同盟」。這是他們在形勢危急之下的必然選擇。

4)大陸可否也用模糊藝術?

──從中共的政治性格和慣性來看,首先是要作出義正辭嚴的反擊。這是立場先行、顯示正確和自信的必由之路。不過,客觀效果將是:同意者可接受其言,否則北京又會變成自我感覺良好。

──其實,大陸真的可以運用政治模糊藝術,甚至變成國際政治的公關技巧。例如,大陸可把若干疫苗先行送到第三地,明確表示留給台灣人民使用,台灣政府取不取是他們的事。如果台灣政府不信任這些疫苗,大可請人抽樣檢驗。如果台灣政府最後不取,那麼大陸可以在疫苗失效之前轉送給第三地,不會浪費的。這樣一來,國際公關的效果就出來了。

──事實上,大陸曾用過這類政治模糊藝術。1970年代,大陸把第一批共10名國共戰爭時的國民黨戰犯「按其意願」經香港欲送返台灣,結果台灣拖了很久不願接收。其中一人在港自殺,整個輿論都對台灣不利。其後,第二批戰犯由廈門出發,連人帶船送到金門;台灣當時疑心重重,拖延良久才讓戰犯逐一舉手投降式上岸,而大陸則在廈門全程錄影。

說到底,關鍵是:能否善用政治的模糊藝術?還要視乎懂不懂,有沒有足夠的政治胸襟使用?按目前的「戰狼外交」思維,多麼柔美的建議也不敵狹隘的「民族自信」。加上大陸對台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不斷加強,怎能吸引台灣人呢?怎能不被外國借勢利用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