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拜登代表兩岸行 一中一台放枱面

<轉載自2021418 明報 社評>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同時派出代表團出訪大陸和台灣,一邊是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前往上海,一邊是總統密友前參議員多德(Chris Dodd)率領的「非官方代表團」赴台灣。對於兩團的使命,外間的分析林林總總,「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拜登政府在玩兩岸平衡戰略,而美國的所謂「一中政策」已經變成了明目張膽的「一中一台」政策。

克里上海行低調 多德台灣行張揚

克里訪華,主要目的是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會談,商討中美氣候變化合作、11月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等議題。由於拜登政府將氣候變化議題列為中美可以合作的領域之一,而自20197月特朗普政府的財長梅努欽、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到上海,與中國副總理劉鶴進行中美貿談之後,克里是時隔20多個月後訪華的最高級美國官員,亦是拜登上台後首名訪華的美方高官,因此,有輿論將他此行解讀為中美關係緩和的契機,加上克里曾任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與中方官員熟稔,認為他此行意義不限於氣候變化議題。

不過,可能正是擔心外界有此聯想,克里啟程前就聲明,在尋求同中方達成氣候變化合作的過程中,美國不會在經貿、人權等問題上妥協。據報克里此行,除希望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本周拜登主持的「全球氣候峰會」外,還帶着問責清單,希望中國作出更多承諾,停建燃煤發電廠,並停止為海外煤炭企業提供融資。中方對克里此行也極盡低調,其行程由生態環境部而非外交部發布;中方的立場正如副總理韓正與克里視像會面時所言,中國才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應對氣候變化,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暗示美國應負起更多責任。就在克里訪華期間,習近平上周五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了三國氣候峰會,搶了拜登氣候峰會的風頭。對拜登的峰會邀請,中方迄今只稱收到邀請,並未確定與會。內地專家也表示,中國不會做美國氣候變化運動的「隨從」。

與克里上海行的低調對照鮮明的是,在台灣,多德率領的包括小布殊和奧巴馬政府的兩名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和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在內的非官方代表團,會見了總統蔡英文等高官,活動高調張揚。外界對拜登派出此代表團的用意,也是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拜登此時派摯友多德訪台,是為平衡克里訪滬,釋除盟友與伙伴憂心美方為尋求與北京合作而妥協退讓的擔心,讓被視為在美國大選中押錯寶的台灣安心。也有說法認為,該代表團訪台,是替拜登傳話,而透過總統密友帶話,而非透過現有官式管道傳話,顯然要確保台灣高層理解拜登的用意。在會面時,儘管蔡致辭批評北京頻繁派遣軍艦及軍機在周邊海空域進行軍事活動,但多德致辭時隻字未提大陸對台軍事威脅,只是強調美台關係處於「史上最強健牢固的時期」。阿米蒂奇在致辭時更稱,和過往一些美國政府藉支持台灣去惹惱北京的做法不同,拜登政府只是「非常單純地想表達對台灣民主的支持」。

平行發展兩岸關係 台海和平危如累卵

這顯示,與特朗普政府打「台灣牌」純為牽制中國略有不同的是,拜登政府更傾向於平行發展與北京和台北的關係,即所謂「一中一台」的政策。其實,從中美甫建交美方即推出《與台灣關係法》起,美國的兩岸政策就在向「一中一台」方向發展。列根時代的對台「六項保證」,包括對台售武不與北京磋商、不做兩岸調解人、不逼台灣與大陸談判等,令「一中一台」政策框架初現。現在,美方所稱的「一中」政策,就包含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與北京的「一中原則」可謂大相徑庭。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方與台灣的交往有增無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高官曾公開表示,對台灣的支持堅若磐石。日前,美國國務院還發布與台灣交往的新準則,放寬了與台灣交往的限制。在美國朝野,愈來愈多的聲音呼籲,美國應該改變在台海發生衝突時美軍是否採取行動的「戰略模糊」政策,布林肯近日也公開警告,任何人藉由武力改變「西太平洋現狀」,將鑄成大錯。

對於美方的平衡戰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經表示,中美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不是「溫室裏的花朵」,必然與整體的中美關係息息相關。不應指望一方面肆意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國在雙邊和全球事務中給予理解和支持。對於美台強化關係的舉動,北京則以加強對台灣的軍事壓力來回應,就在多德率團抵台當日,解放軍宣布在台灣海峽南端的南澎列島展開實彈軍演,台海的和平並不因美國的平衡戰略而得以維護,反而危如累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