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中、港因素如何影響2020台灣選舉?


<轉載自2019111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關仲然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兼任講師>

香港街頭抗爭曠日持久,而且愈演愈烈,香港人幾乎沒心力關心其他的事。不過,在這場抗爭接近半年之際,距離明年111日的台灣大選只剩下兩個月不夠,即使香港人沒有像以往一樣關注台灣選舉,但香港近半年來所發生的事,台灣人都看在眼裏,並足以成為影響這場選舉的其中一個大元素。接下來的幾星期,我會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選戰,而打頭陣第一篇,就是探討中、港因素如何影響這次台灣選舉。

2014年發生在兩地的太陽花和雨傘運動之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類論述和口號不絕於耳,縱然兩地在自身條件上,不論是政治制度抑或地理條件等,都存在着巨大差異,使當中所牽涉的「港中關係」和「台中關係」不可有效進行比較,但這種「類比論述」至少在情感和社會氣氛上,可以讓兩地連成一線,在「跟中國的關係」這議題而言,有着共同的命運。

「九二共識」與「芒果乾」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一直不承認代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國民黨珍而重之的「九二共識」,其精妙之處是意義模糊,讓兩岸關係可以在一個模糊不清的原因之下維持現狀。因此前總統馬英九上月訪英,跟不同人士見面,一方面不斷大力宣揚「九二共識」的重要,另一方面則批評民進黨政府放棄這個重要盾牌,令到台灣在短短3年時間,在外交關係上不斷萎縮(從蔡上任至今,失去7個邦交國;另外從2017年起,也不准再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國民黨對民進黨最大的攻擊,就是蔡英文政府要為台灣在外交關係上的失利而負責。

然而兩岸關係當然涉及兩岸互動,一隻手掌不能拍響,7個邦交國跟台灣斷交,任誰也知道背後的操手是誰。因此,從民進黨的角度,外交挫敗是非戰之罪,是台灣受中國圍堵,這也正正解釋了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在這次選戰中主打「芒果乾」(註:「亡國感」的諧音)。在國際關係理論上,分析台灣外交關係的演變與危機,將會涉及台、中、美等不同地方之間的角力;但換成從選舉層面上去理解,很簡單只需要問一個問題:選民傾向相信哪一種講法?台灣外交的挫敗,是民進黨的責任,抑或是中國的責任?

探討台灣人(選民)如何理解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必須參考借用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1992年開始進行的「台灣民眾身分認同」調查。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身分的選項從2008年起,已取代「都是台灣人和中國人」,成為最多台灣人的選擇(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身分的選項,自2008年起未曾超過5%)。長年以來,台灣政治的最大分野,都在於身分認同。民進黨所代表的綠營意味台灣獨立,而國民黨所代表的藍營則至少意味「九二共識」、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以及更多的兩岸融合。

香港陰霾籠罩下 台灣人想要什麼?

談論這次香港的抗爭如何影響台灣選舉,就需再借用馬英九上月在英國訪問時不斷掛在嘴邊的一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香港發生這場抗爭以前,或有台灣人認為在蔡英文執政4年之後,是時候「分久必合」,但眼見香港這場運動弄成今天這個樣子,就自然很容易改變態度,認為還未是「必合」的時候了。當香港這邊抗爭沒完沒了地進行下去,又或各種各樣的流血畫面,都令到台灣人深信,這個原本設計給台灣的「一國兩制」,一點也不吸引。而這時候,國民黨就最為尷尬,因為每個人都記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年初訪港的時候,還親自走進中聯辦裏面。國民黨(和韓國瑜)最強大的賣點就是「中國關係」,但此時此刻在香港的陰霾籠罩之下,台灣人實際上想要「芒果乾」,還是趁熱鬧來一點「中國關係」?答案自然明顯不過。貨要賣得出去,還得看什麼季節賣什麼的貨,這樣才是發大財的關鍵。

國民黨不敢貿然打「中國關係」牌

還要記住,國民黨在2016年的慘敗,很大部分是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後續。當年馬英九硬推「服貿」,推動更多的兩岸合作交流,引起公民社會強烈反彈,拖累國民黨分別在2014年和2016年接連敗選。而2016年,還發生了「周子瑜國旗事件」,事緣影星周子瑜曾經在一韓國節目中,手持中華民國旗,其後給發現「舉報」之後,當時還是16歲的周子瑜要公開「道歉」,引起台灣一陣騷動。像國民黨裏非常親中的邱毅後來也承認,此事對國民黨在2016年的選情是雪上加霜,這也證明了兩岸關係這議題,愈是多炒作,愈是對國民黨不利。

因此要談當前香港所發生的這場運動對台灣選舉的影響,至少,已令到國民黨在餘下的競選時間中步步為營,不敢貿然打「中國關係」牌。但沒有「中國關係」牌的國民黨,又剩下多少的吸引力呢?

(台灣選舉分析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