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成長背景影響理財觀

<轉載自201858 AM730 欄名:自強不息 撰文:曾錦強>

早前在訪問中被問到我的成長背景,如何影響我的理財觀。這令我意識到,我的理財觀,原來一直受到家庭影響。我來自草根家庭,爸爸揸小巴,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從工廠接些車工或剪線頭的工作回家幫補家計,我們一家七口,便靠他們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

小時候家裡沒有積蓄,基本上就是手停口停,由於生活拮据,很多時父母爭吵,都是因為家裡缺錢,真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對我個人的理財觀有很大影響,我不會讓自己沒有積蓄,一直將相當大比例的收入儲起,財政上要築起安全網才感到平安。

很多人認為我46歲才創業很有勇氣,當時兩個孩子都正在讀小學,太太又是全職媽媽。但我其實我已經築起了一個安全網,即使生意失敗,我仍能靠被動收入過活,才有勇氣做這件事情。這也是我創業初期完全沒有出糧,後來也是象徵式支薪的後盾。

小時候家裡雖然缺錢,但卻不缺愛,這讓我意識到,生命最寶貴的東西,都不用花費的。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免費的,維持生命的水分很便宜,我們付出的愛是不花錢的,但卻無價。所以即使我們兩夫婦收入很高的時候,我們也只是過着一般中產的生活,現在收入比高峰期少了六成,生活上仍能應付餘裕。

我追求財務自由,但卻從不渴望很富有。財務安全,是令自己有選擇的自由,不為五斗米折腰。太富有卻未必自由,當財富比自己需要的多時,便要煩惱如何處置,不一定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