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菲轉軚親華 美圍堵中國難逞

<轉載自20161024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大國博弈 撰文: 凌鵾 經濟分析員>
日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華尋求改善關係及合作,中方官員宣布兩國間將全面恢復外交交往,除經貿合作外,還將重啟南海、外交、防務安全及政黨議會等各方面的交流及協商。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面時所說,兩國關係歷來緊密,現可再重新發展。杜特爾特上台後,推行親中疏美的新政,令中菲關係出現奇迹般逆轉,其意義及影響確十分重大。
菲搞好經濟寄望華 淡化紛爭
這次峰會期間兩國簽署了13項合作文件,涵蓋了經貿、旅遊、反毒及海上合作等多個領域,為表善意中方還特地取消了對菲旅遊警示和27家菲企對華出口水果的禁制。有報道指菲方估計各項合作可帶來互惠雙贏效益逾100億美元。看來上述只是初步接觸的「見面禮」,今後隨關係改善及協商的進展,將有更多合作項目推出落實。據報菲方希望中國在菲投資數百億美元以助基建投資,多買農產品及開放菲人赴華作勞工。
杜特爾特上台後的外交轉向,乃近月來的重大外交逆轉事件之一,另一為土耳其政變後反美親俄的轉向,令美國在中東及遠東同受外交重挫。杜特爾特的反美立場十分明確,訪華期間還明言多年的菲美盟友關係未令菲國得到許多好處,故是時候與美國分手。之前他便多次要求美軍撤出菲國和終止菲美軍演,並曾咒罵美國總統奧巴馬。
中國東盟回暖 暴露美南海弱勢
對華方面,杜特爾特則採取重視全面合作,淡化南海爭端的政策,認為要搞好菲經濟只能寄望於中國。顯然要推動經濟改善民生,乃外交取向逆轉的最主要誘因,而這也應是廣大菲人社群所認同者。在南海問題上,杜特爾特強調不能因主權紛爭而動干戈,應通過中菲兩國協商解決,且不會繼續美菲的南海聯合巡航。
這種策略基本符合中國立場,故兩國有了恢復關係的基礎。與此同時,中國也不能強人之難,要求菲方放棄南海仲裁的判決,只要菲方不再高調提起,並借此生事便算了。若美日不藉此搞鬼而菲方能淡化處理,相信過幾年許多人便會忘掉此事。
菲國的外交逆轉將帶來重大的地區政經影響,除了中菲合作尤其經貿合作會得到新動力外,還有其他的重要變化:
(一)南海紛爭可得淡化而局勢轉趨平穩。由於菲國轉向和越南最近在這事上亦同樣採淡化姿態(中越關係至少在表面上有所改善)。美日想借紛爭搞事已失去基礎。何況美日在中國強硬的軍事回應下,亦不敢輕舉妄動。中國與東盟啟動「南海行為準則」商談,若有進展將可令形勢進一步安定下來。澳洲在仲裁案後曾跟隨美國表現強硬姿態,但後來已有所轉變,歡迎中國與東盟進行商談。
軍事親美經濟親中 模式難續
(二)有利中國東盟進一步發展關係。南海紛爭確可成為中國與東盟關係中的一根刺及其發展的絆腳石,而這也是美日想把事情搞大的主要原因。隨着南海紛爭淡化,中國與東盟自可更多注意開展其他合作。回顧紛爭形勢的變化,也可說是讓中國及東盟的關係經歷了一場重大考驗;直接涉入紛爭的菲越轉向淡化處理,其他涉及的文萊、馬來西亞及印尼等都沒有大問題,老撾及柬埔寨則成了鐵桿的中國支持者,緬泰兩國基本中立而不會因南海之事與中國不和。一場硬仗下來,美日圍堵中國之計未有得逞,反而暴露了美國不敢在南海與中國作軍事硬碰的「弱勢」。
(三)突破了「軍事親美經濟親中」的模式。一直以來便流行着東亞地區安全靠美國軍力保護,而發展經濟靠中國的說法,因此許多論者都認為東亞各國最怕因中美對抗而要選邊。南海仲裁便令此噩夢成真,菲國作為美國盟友卻選了中國,其示範作用不容忽視,也因此顯示腳踏中美兩船的模式不可持續。事實上,除日韓外,各國並無需要美國保護,但經濟上卻不能沒有中國。

(四)地緣抗爭熱點轉移。南海局勢趨穩並不表示中國和美日的抗爭會降溫,而是摩擦熱點將北移到東海、黃海及台海等區域。當然,南海事件還有一個變數:美國或會發動政變推翻杜特爾特,此乃美國慣用伎倆且亦時有傳聞,杜特爾特本人亦曾警告有人想搞掉他。顯然中國對此也要有所準備,並部署反制措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