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中俄印伊戰略四角 堵美重返亞洲

<轉載自2015728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欄名: 國際棋盤 撰文: 袁彌昌 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治學文社成員>
78日至10日於俄羅斯烏法(Ufa)舉行的峰會,坊間普遍將它視作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但實質上那是金磚五國(BRICS)和上合組織的「雙峰會」。
主持會議的俄羅斯總統普京還不忘溫馨提示了一下,實際上出席峰會的還有第三個組織——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不過似乎沒有人對此認真對待。
上合組織擴張 打破「無用論」
是次峰會首先打破了所謂的「上合組織無用論」。不少人猜測「一帶一路」戰略出台後,上合組織就會被擱在一旁,但事實證明組織非但沒有被擱置,反而更形擴大,並與金磚五國緊密地連在一起,將上合組織在歐亞大陸的影響力,輻射到其他區域,頗有「樞紐和輻條」(hub and spoke)的意味。
是次峰會的成果無疑是相當豐碩:上合組織終於在它成立後的第15個年頭,首次啟動其擴張程序,將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升格為「成員國」、白俄羅斯升格為「觀察員國」、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柬埔寨及尼泊爾成為「對話夥伴」,會上還透露一些南亞、東南亞及中東國家表示希望加入成為「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
其實自2005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獲接納為觀察員國後,大家也知道兩國早晚也會成為成員國,同時也清楚兩國必須一同加入,否則還未加入的一國會擔心已加入的一國會聯同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對付自己,所以關鍵就在於有何契機促成上合組織啟動其擴張程序。
俄展示沒被孤立 華打通中東
今年適逢是由俄羅斯擔任上合組織的輪任主席國,從普京的角度來看,他必須展示出西方沒有成功孤立俄羅斯,而俄羅斯也沒有受到西方的制裁所影響,因此擴大上合組織,讓世人看到一個沒有美國或G-7成員國參與的集團也可以更為壯大,可謂事在必行。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4月到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公布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計劃,很大程度已為印度與巴基斯坦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埋下了伏筆。中巴經濟走廊雖名為經濟走廊,將建設跨境公路、鐵路、能源及商務通路,但誰也知道其地緣政治含義遠高於經濟含義:中國只須打通這條走廊,便能更有效控制和整合巴基斯坦這個連接中東、中亞和南亞的地理要津,中國亦可從這裏直接進出中東地區,與伊朗取得聯繫。
如此一來,中國便毋須如以往般刻意經營印度洋,試圖從海上打通中國與中東地區的通道,不必要地引起印度的疑心與反彈,迫使她投向美國與日本懷抱。
幸虧中國在這節骨眼上想通了,使她從以前遏制和圍堵印度、吃力不討好的戰略目標中解放出來,現在只須想辦法讓印度保持中立便可以。「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在這裏擔當着一個重要角色,他們讓中國找到一個更宏大的目標和視野——建設及整合「大歐亞」,令中國擺脫以往一些狹窄的戰略考慮,主動化競爭為合作,繼而以大歐亞的願景和潛在利益來軟化這些國家,誘使他們一併加入這個大計劃。
印度保持中立 美堵華沒戲唱
中國這種新做法可謂除笨有精:只要令印度保持中立,美國圍堵中國便會失去關鍵,這樣美國與她的盟友無論如何也不會有足夠力量制衡中國,美國重返亞洲也沒戲唱了——事實上印度自己也不想被牽扯進美國與中國的戰爭之中,作為文明大國的她亦不願被美國呼來喚去。
同時間,中印關係透過上合組織和其他媒介得到緩和,亦可成為中國與其他鄰國解決紛爭的楷模,並且令印度更習慣與中國在沒有美國的平台上合作,例如上合組織和亞投行(印度是繼中國之後的最大股東),往後兩國關係應該不會差得到哪裏。
印巴成為成員國 或化解紛爭
此外,如果因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而能夠令兩國化解多年來的紛爭的話,將成為國際間一大美事,有助歐亞大陸的進一步整合,以及上合組織日後解決阿富汗問題。
在這次印巴兩國正式加入上合組織一事中,其實最令筆者在意的,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由俄國所提出的「中俄印戰略三角」,至今終於漸見雛形。盡管以前的戰略考慮是為了抗衡美國,甚至三國聯手建立代替西方的世界權力中心,但現在將這戰略三角放在歐亞大陸整合的背景下,依然有其積極意義。
筆者以前也提及過,英美海權霸權一直是靠干涉、挑撥、佔據和分裂的做法,來阻止歐亞大陸的整合,因而一直以來中俄印三國不能走在一起,很大程度也是這種政策所導致的結果。不過,由於上合組織、「一帶一路」戰略等代表「新歐亞大陸主義」的政策出台,終能打破這歷史慣性,實際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建新秩序 改寫亞洲權力平衡
之不過美國的擔憂還不止是這樣,相對於中俄印戰略三角,美國地緣戰略家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ński)認為對美國而言,最危險的情況是中國、俄羅斯和伊朗聯手對抗美國,可是隨着中俄印戰略三角日漸成形,今後的發展很可能是「中俄印」和「中俄伊」這兩個戰略三角連在一起,成為「中俄印伊戰略四角」。這樣美國可算是遇上了一個最壞的情況——在難以干涉歐亞大陸的情況下,歐亞大陸各國由中國牽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整合,所以今次的烏法峰會,實質上很可能正擔當着新世界秩序催生者的角色,將根本性地改寫亞洲的權力平衡。

大陸模擬攻總統府 馬:當然不滿

<轉載自2015728 明報 中國版>
馬英九在專訪中被問及近期大陸軍演,以台灣總統府作為假想攻擊對象,對此是否感到不滿時,直說「當然」,他說,「這個動作只是提醒我們,兩岸之間在軍事領域仍有相當大的威脅存在,我們必須做好防備」。
「軍事威脅大 須做好防備」
中央社引述馬英九表示,根據過去蒐集到的情報,大陸以台灣作為模擬攻擊的對象已有很長的時間。台方軍演時,也會針對這種設計做出防衛,因為兩岸間可能發生衝突的情况,要預早準備。
馬英九說,從2005年起,兩岸在軍事方面的均衡朝大陸傾斜,台灣很難與大陸從事軍備競賽。台方現在的防衛作戰原則就是要使得任何一方要用片面、非和平方式改變現狀時,會付出其不想付的代價。
馬強調,兩岸之間各種面向關係都存在,軍事威脅要想辦法減少,而非軍事方面的合作,要想辦法增加,所以與大陸打交道,永遠有這些不同的面向。

馬英九:律師被捕顯大陸法治不穩 BBC專訪 憂對岸人權惡化

<轉載自2015728 明報 中國版>
台灣總統馬英九首次對內地最近大肆拘捕維權律師一事發聲。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大陸最近對維權律師的抓捕,體現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的人權法治發展並不穩定。他也對未能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期間與習近平會面,深感可惜。
BBC報道,馬英九對大陸的人權狀况表達了擔憂。他在專訪時對BBC中國總編輯格雷西(Carrie Gracie)說:「他們(大陸當局)的情况給我的感覺就是,有的時候會好一點,有的時候會變得壞一點,不是很穩定。」
「大陸給我感覺是時好時壞」
馬英九說:「我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提醒大陸當局,要拉近台灣跟大陸人民之間的心理差距,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這些台灣所擁有的核心價值。如果在這方面大陸做得更積極,距離就可以拉近。同樣,如果在這方面沒有做得更積極,當然距離就會拉遠。在過去幾年,這種現象很清楚地反映在實際態度方面。」
曾在美國紐約大學與哈佛大學考獲法學碩士與法學博士的馬英九進一步指出,「最近我們看到有很多維權人士包括律師被逮捕,使得人們對大陸人權情况惡化感到憂心。」
這是馬英九首度就大陸最近拘捕律師的事件公開表態。據設在香港的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統計,截至周日(26日),在最近一輪抓捕中遭刑事拘留、約談以至於限制人身自由的內地維權律師與活躍人士已經超過250人。
去年11月,APEC峰會在北京舉行,此前馬英九曾表示希望親自到北京赴會並實現與習近平的「習馬會」,但最終因北京婉拒未能成行,由前副總統蕭萬長代表出席。
APEC未能與習會面感可惜
馬英九在專訪中表示,他上任後,兩岸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關係都有很大進展,因此雙方領導人碰面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本來想利用APEC的機會碰面,但始終沒有成功,這當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對於台灣面臨來自大陸的軍事威脅, 馬英九表示,台灣對大陸的第一道防線不是飛機、大炮,而是兩岸的和解,使得兩岸發生衝突的機會減少,這才是一個最高的謀略,也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上兵伐謀」。
馬英九說,「我們跟中國大陸只有100海里左右的距離。中國大陸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所以任何中華民國的領導人都必須要學會把風險減少,把機會擴大,我7年來做的就是這件事。」

台灣總統馬英九(前排右)在接受BBC中國總編輯凱莉格雷西(前排左)專訪時稱,中國大陸的人權狀况仍不穩定,情况時好時壞。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對日政策須長期一致 堅持立場原則不可讓

<轉載自2015727 明報 社評>
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方針,長期以來是國人感到迷惑的國策﹕到底與日本的關係應該是什麼形態,多年來處於翻來覆去的不明朗狀態。過去幾年,因為釣魚島糾紛,中日關係出現變化,雙方軍機船艦你來我往、訪日代表團臨時取消;不旋踵近期北京隱現軟化之象,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新安保法案,明顯脫離戰後行之半世紀的和平憲法。可是,中國的反應流於「敦促日本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溫和取態,敏感的人們或會得出一種感覺﹕中國對日本的政策正從強硬轉向溫和。是否如此需要驗證,但觀乎過去兩星期北京的態度,有此想法不足為奇。
安保法案通過 北京反應溫和
最新發展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參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對此未置可否,反而拋出安倍晉三或會在這一段時間前後正式訪華。日本傳媒日前報道,中方提出安倍晉三訪華「三原則」,包括﹕一、日方須遵循中日之間四個政治文件;二、日方須恪守前首相村山富巿談話的精神;三、安倍晉三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事實是否如此,北京至今諱莫如深,然而這三項只算是「極為溫和」的條件發酵的話,而北京有關部門不表反應,就會令國人認為,中國對日本關係又出現變數。
誠然,兩國交惡,不必事事訴諸武力,但中日之間的關係確是其他國家罕見。侵華戰爭結束70年,日本依然未見真正反省致歉迹象,持同一看法的不僅中國,韓國也有類似態度。日本何以至此,實不難理解,外在因素有美國的西太平洋戰略,藉支持日本成為美國在區內的主要盟友,建構對抗中國的橋頭堡。此一戰略早於韓戰後已經出現,從未變更。日本得到美國背書,因此對侵略戰爭的禍害態度模糊,不過當時囿於和平憲法,右翼政客不敢輕舉妄動;海峽兩岸則由於兄弟鬩牆,有一段時間簡直是爭相向日本獻媚,日本在兩岸之間游走,要盡甜頭,可憐是對日態度隨着兩岸鬥爭時軟時硬,慘被消費淨盡。
若說1980年代日本修改教科書是一小撮右翼政客所作所為,但近年大規模修憲舉動以及新安保法案出台,則是從根本上改變日本軍事戰略;伴隨着的是日本對侵略歷史的態度,從戰後多年的「是非論」急變成如今的「博弈論」。這是蒙蔽日本社會以及各國的手段,由侵略戰爭的根本對錯,轉移視線以修憲或新安保法案來「反制」所謂「中國威脅」。因此,日本策略是一面鼓吹「中國威脅論」,同一時間推出新安保法案,例子是近期提出中國「在東海開發天然氣田」照片,以此為新安保法案導致安倍晉三下挫的民望護航。
是非論變成博弈論 日本模糊侵略史實
面對日本花招,近年聲聲推動「大國外交」的中國政府反應令人失望。不僅是對新安保法案通過的反應呈現較前軟化迹象,且在邀請安倍晉三訪華一事尤見被動。如今日本傳媒報道所謂「中方三條件」,其實是過去多年對日本的基本態度——對村山富巿談話安倍晉三不作明確表態;不去靖國神社參拜的要求更是作用不大,因為安倍晉三今年4月春祭「人不到禮到」,人沒有去,卻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送上祭品;包括《中日聯合聲明》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等四份中日文件,日方一直聲稱遵從。據此,日本完全符合所謂「三個條件」,安倍晉三遂可挾着新安保法案通過的勢頭來到北京,向全世界留下「中日關係和好」的印象;若然情况如此發展,北京勢必陷於被動。
對日本的態度必須有理有節,中國在這方面遠比韓國差,2012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公開表示,如果日皇訪韓,只是對當年在日本殖民治下爭取朝鮮獨立的犧牲者表示「深感痛惜」而非真心道歉,日皇就不必訪問韓國了。人們對和平有所期許,不希望東海變成火海,但不等於在對日本的原則上進退失據腳步輕浮。國與國之間可以有方方面面的交流,但原則絕對不可以用來做交易,這一點,北京袞袞諸公必須明白。

China's policy towards Japan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s Japan has long puzzled Chinese people. It has long been unclear how Sino-Japanese relations should be. They have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Diaoyu disputes. There were encounters involving the two countries' warplanes and warships, and Beijing once cancelled at the eleventh hour its plan to send a delegation to the country. But soon afterwards Beijing showed signs of softening its stance. It is quite clear that the new security bills that have gone through the Lower House of the National Diet of Japan are at odds with the "peace constitution" of the country. However, China has responded to that very mildly. It has only "urged that Japan stick to its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sensitive may therefore feel China's policy towards Japan (which was once tough) has become mild.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is is the case, but it is not at all surprising for people to think so, given the way Beijing has conducted itself over the past two weeks.
I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President Xi Jinping has invited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to come to China to take part in its activities to mark its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Japan is noncommittal about that but has indicated that Abe may visit China before or after such events. It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Japanese media that China has laid down three principles concerning Abe's China visit - (1) that Japan should abide by the four political documents governing Sino-Japanese relations; (2) that it should adhere to the spirit of the Tomiichi Murayama statement; and (3) that Abe should pledge not to pay homage at the Yasukuni Shrine. Is this the case? Beijing has not uttered a single word about that. Nevertheless, if the three conditions (which can only be described as "extremely mild") keep "fermenting" and the Beijing authorities concerned refrain from making any response, Chinese people may think China's relations with Japan will again become variable.
W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ich has in recent years claimed to pursue "power diplomacy") has done in response to Japan's tricks is disappointing. Not only does it seem weak about the passage of the new security bills, but it has also appeared very much in passivity in inviting Abe to visit China. What is called "China's three conditions" in Japanese media reports basically represents the attitude China has adhered to for years towards Japan. Abe never declares where he stands on the Murayama statement. The condition that Abe should refrain from paying homage at the Yasukuni Shrine does not amount to much because, last April, instead of going there to take part in a Spring memorial ceremony, he had a ritual offering sent there in his capacity as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As for the four documents governing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Joint Communiqué and the Sino-Japanese Treaty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Japan has always declared it abides by them. Therefore, Japan meets what is called "the three conditions". Consequently, Abe may visit Beijing though the new security bills have gone through the Lower House of the National Diet of Japan. When he does so, he will give the world the impression that China and Japan have been reconciled. If things unfold this way, Beijing will doubtless fall into passivity.
People crave peace. None wants the East China Sea to become a sea of fire. However, it does not follow that Beijing should be so nonplussed as not to hold fast to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its dealings with Japan. A country may have all sorts of exchanges with another, bu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should principles be traded out. This the big shots in Beijing ought to understand.
對日政策須長期一致 堅持立場原則不可讓
中國對日本的外交方針,長期以來是國人感到迷惑的國策﹕到底與日本的關係應該是什麼形態,多年來處於不明朗狀態。過去幾年,因為釣魚島糾紛,中日關係出現變化,雙方軍機船艦你來我往、訪日代表團臨時取消;不旋踵近期北京隱現軟化之象,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新安保法案,明顯脫離和平憲法。可是,中國的反應流於「敦促日本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的溫和取態,敏感的人們或會得出一種感覺﹕中國對日本的政策正從強硬轉向溫和。是否如此需要驗證,但觀乎過去兩星期北京的態度,有此想法不足為奇。
最新發展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參加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對此未置可否,反而拋出安倍晉三或會在這一段時間前後正式訪華。日本傳媒日前報道,中方提出安倍晉三訪華「三原則」:一、日方須遵循中日之間四個政治文件;二、日方須恪守前首相村山富巿談話的精神;三、安倍晉三承諾不參拜靖國神社。事實是否如此,北京至今諱莫如深,然而這三項只算是「極為溫和」的條件發酵的話,而北京有關部門不表反應,就會令國人認為,中國對日本關係又出現變數。
面對日本花招,近年聲聲推動「大國外交」的中國政府反應令人失望。不僅是對新安保法案通過的反應呈現較前軟化迹象,且在邀請安倍晉三訪華一事尤見被動。如今日本傳媒報道所謂「中方三條件」,其實是過去多年對日本的基本態度——對村山富巿談話安倍晉三不作明確表態;不去靖國神社參拜的要求更是作用不大,因為安倍晉三今年4月春祭「人不到禮到」,人沒有去,卻以內閣總理大臣名義送上祭品;包括《中日聯合聲明》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等四份中日文件,日方一直聲稱遵從。據此,日本完全符合所謂「三個條件」,安倍晉三遂可挾着新安保法案通過的勢頭來到北京,向全世界留下「中日關係和好」的印象;若然情况如此發展,北京勢必陷於被動。
人們對和平有所期許,不希望東海變成火海,但不等於在對日本的原則上進退失據腳步輕浮。國與國之間可以有方方面面的交流,但原則絕對不可以用來做交易,這一點,北京袞袞諸公必須明白。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總統選情低迷 藍營轉戰立委

<轉載自20157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2016年總統大選,可能是歷年來最沒有火花的一屆大選,國民黨幾位重量級主角如黨主席朱立倫、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副總統吳敦義都在關鍵時刻打退堂鼓,反而由原本只為爭取一席立委的立院副院長洪秀柱弄假成真,在719日正式代表國民黨角逐大位。洪秀柱從黨內初選,到黨代表大會確立為候選人後,都至少落後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12個百分點以上,形勢頗為低迷。

國民黨的高層人士表示,國民黨從去年九合一大選後迄今一蹶不振,內部又是雜音不斷,加上藍營又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8月極可能宣布參選,原本已經是搖搖欲墜的國民黨選情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宋楚瑜從5月以來,民調支持度都在20個百分點以上,與洪秀柱不相上下。洪是傾全黨之力拉抬才勉強有20個百分點左右的聲勢;宋則尚未宣布參選就與洪打平,甚至還有領先之勢,只要宋宣布參選,2016大選就幾乎宣布結束了,蔡英文將不費吹灰之力,從分裂藍營的機會中勝選。

即使團結的藍營都很難勝選,更何況分裂的藍營?以去年台北市長選戰為例,台北市一般是藍大於綠的選區,無黨籍柯文哲是正綠旗,連勝文是正藍旗,開票結果,柯文哲得票率五成七,連勝文得票率四成左右,已經很明顯看出藍營基本盤在藍區最堅實的票也只有四成而已,也就是說靠藍營全數動員已經很難在單一首長選戰中勝選,必須爭取到至少兩成的中間選民支持才有勝出的機率。

藍營中無論是國民黨或親民黨的競選重心,將隨總統選情落差的明顯化,而逐漸轉移到立委爭奪戰上,未來台灣政治重心將是由國會和總統分庭抗禮。

國民黨現有60幾席的立委,民進黨有40席;2016以後國民黨不可能有過半的優勢,反而可能落到52席以下,成為國會第二大黨;民進黨則很明顯會增加席次,4852席是最可能的區間,離過半數的57席還有59席;而親民黨有機會從現有的3席衝到6席左右。

在國會席次沒有過半政黨的狀況下,民進黨要順利執政就必須尋求結盟,而合作的對象僅有無黨籍和親民黨,如果民進黨加親民黨的席次可以過半,則蔡英文在選後和宋楚瑜的合縱連橫將是政治大戲;但親民黨若無法突破6席以上,則選後談判籌碼的分量將很難把宋推到談判桌上,這或許是宋楚瑜在明知會敗選,不要掛帥親征的主因,意在立委席次而不是總統。

小辣椒炒空心菜 暗藏酸味

<轉載自201572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撰文:童清峰>

國民黨正式提名洪秀柱代表參選總統,將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逐,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準備參選,令小辣椒炒空心菜的選戰充滿「酸味」;洪呼籲不能再讓民進黨班師回朝、以謊言及民粹治國。

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6月通過「防磚」民調後,傳言國民黨可能換將之說仍甚囂塵上,事實證明只是虛驚一場,719日國民黨全代會只花40秒鐘,即敲定正式提名洪代表該黨參選下屆總統,將與目前民調遙遙領先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競逐大位,「小辣椒炒空心菜」,從民間想像變成事實。但由於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虎視眈眈,成為一勺酸味濃郁的醋,將原來的小辣椒熱炒空心菜的菜色,加上了酸酸的味道,三人捉對廝殺,一觸即發,也為這場選戰添上了不確定的變數。

在全代會之前,國民黨內氣氛相當詭譎,不斷傳出挺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本土派可能在提名大會上要求表決,干擾提名,但黨中央15日祭出黨紀,開鍘5位「打藍旗反藍旗」的黨員後,發揮殺雞儆猴之效,原本還想一搏的挺王派頓時偃旗息鼓,讓外界見識到王金平的真正「實力」,當天全代會因而在全場無異議情況下鼓掌通過洪秀柱的提名。不過全代會應出席的黨代表為1,604人,但實際出席為1,199人,有四分之一沒出席,被視為有些代表「不願團結」。九合一選舉慘敗後,國民黨並未從挫敗中站起,衰弱的執政氣勢瀰漫會場,與4年前提名「馬吳配」時所展露的自信,不可同日而語,當主持人帶動高喊「洪秀柱,凍蒜(當選)」之際,全場喊聲氣勢也被視為明顯不足。

隨後洪秀柱發表提名後首次演說「勇敢承擔、疼惜台灣」,以「團結、承擔」為主軸,呼籲國民黨團結,兩岸政策強調鞏固、深化九二共識。洪並呼籲不能再讓民進黨班師回朝、以謊言及民粹治國,讓台灣重蹈鎖國無序災難。

洪提一中同表引疑慮

國民黨幾位天王龜縮、閃避,不敢披戰袍,自認「心比男兒烈」的洪秀柱勇敢殺出,「拋磚成玉」,聲勢瞬間飆升,成為藍軍穩住江山的希望,但小辣椒心直口快,「一中同表」在黨內沒有共識,多位本土立委揚言出走、退選,傳出一些國民黨立委集體施壓,但國民黨在兩岸問題的看法仍待尋求共識。同時,洪秀柱在一次與記者的訪談中,被引述說「中華民國不存在」,引起嘩然,但後來洪陣營強調這是斷章取義,其實她當時的意思是「中華民國不僅在台灣存在」,但有關中華民國在大陸的角色,對台灣選民來說也是太複雜,被一些媒體抓住大作文章,使她在輿論上陷於守勢。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馬政府與北京兩岸對話的基礎,大陸雖不承認一中各表,但沒有公開反對,給予默許。但過去很少接觸兩岸事務的洪秀柱卻認為一中各表有必要加以翻修,表示九二共識「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兩岸應該由一中各表,走向一中同表。

一中同表是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提出的政治主張,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是「整個中國」的一部分,二者在各自領域有完整轄權,互不隸屬,同時,二者擱置對「整個中國」的主權爭議。這種複雜的政治概念,很難在選舉中說清楚,洪秀柱在黨內毫無共識情況下貿然提出,令人捏一把冷汗,黨中央急踩煞車,費了一番力氣才把洪扭回一中各表。

總統選舉是要爭取多數支持,候選人不論藍綠,必然要往中間靠攏,614日洪秀柱以3家民調公司平均為46.203%,通過「防磚」民調,當時小辣椒氣勢如虹,銳不可當,甚至一度出現壓倒蔡英文,TVBS最新民調,她落後蔡英文12個百分點。

台灣指標民調714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若洪秀柱與蔡英文兩人對決,19.5%民眾投洪,54%投蔡;與6月下旬的調查相比,洪的支持度下降8.3個百分點,蔡則增加6.3個百分點。

同一民調,若加上可能投入戰局的宋楚瑜,洪則屈居第三。民調顯示有42.1%民眾投給蔡英文、22.8%投給宋楚瑜、15.5%投洪秀柱。

藍營民調洪落後一成

720日,國民黨智庫最新民調顯示,洪秀柱支持度上升,與蔡相差10%。以地區分布看,洪在北部勝,蔡在南部贏。

民調顯示,宋楚瑜參選,同時會挖到蔡、洪選票,蔡至少減損12%,洪則減少4%。國民黨立委蔡正元指出,宋參選確實會拉到洪的選票,在政治象徵上,宋畢竟比洪資深,老百姓熟悉度高,與洪相較,宋有媒體優勢,不過地方經營很薄弱。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表示,若三人競選,宋的支持率最高在二成五左右。這位民調專家斷言,宋不可能當選,以目前蔡大幅領先態勢,縱使洪宋合,「一加一小於二」的格局也不會改變。

在一對一選舉,只要泛藍分裂,藍軍幾乎少有勝算,宋楚瑜雖未正式宣布參選,但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20日表示,宋「幾乎就是會選了」。換言之,泛藍分裂幾可確定。戴立安指出,同陣營實力接近的候選人在選戰後期都會操作「棄保」,明年也不會例外,但發酵程度有限,畢竟洪代表國民黨,有一定比例的死忠支持者。台灣指標民調每半個月做馬英九的信任度調查,不論出多大亂子,大抵都能維持二成左右的支持率,也就是說這群鐵桿馬迷是國民黨最堅強的捍衛者,這使得洪幾乎不太可能成為被棄保的對象。

今年73歲的宋楚瑜縱橫台灣政壇30餘年,參選總統的紀錄相當輝煌,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嘲諷他是全世界參選總統、副總統最多次的人,從2000年參選總統、2004年當連戰副手、2012年挑戰馬英九,均告落選,最接近勝選一次是2000年,這位首任台灣省長走遍南北,勤政幹練的形象博得民眾一致好評,選情一路領先,但最後階段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操作「興票案」,擊垮宋的清廉形象,結果在泛藍分裂的情況下以30萬票的差距敗給陳水扁。

觀察家認為:屢敗屢戰的宋楚瑜在民調上似還有不弱的聲勢,一方面是民眾對國民黨失望,另一方面是洪打出一中同表,引起中間選民疑慮,讓宋有機可乘。

與宋親近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宋參選主要是考量增加親民黨立委席次。事實上,宋做的是買空賣空的無本生意,站在宋的立場,這場選舉幾乎穩賺不賠,不但能扯國民黨後腿,還能拉抬立委聲勢。戴立安指出,某種程度上,宋扮演的是「水泥」的角色,沒有老宋加持,這些親民黨立委候選人可能只是一盤散沙。

宋參選已箭在弦上,傳出親近北京的人士一再放話要宋「懸崖勒馬」,勿成泛藍分裂「罪人」。宋若執意參選,可能導致他與大陸的友好關係劃上句點。

被視為幾乎穩操勝券的蔡英文大打安定牌,這段時間她在美國或島內,都一再強調維持現狀,致力維持台海和平,目的是爭取那些擔心民進黨上台會影響兩岸關係的中間選民;但她的和稀泥政策及作風可能最後成為她的包袱。

綠營將操作洪宋互咬

為了確保領先,蔡英文的選戰策略會盡量不正面與洪秀柱交鋒,而由立委扮演攻擊角色,以下駟對上駟,突顯洪還只是個B(小角色)。若宋也參選,綠營則會操作洪宋互咬,讓泛藍彼此瓜分票源,蔡便能坐收漁翁之利。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南海爭議 美稱絕不中立

<轉載自201572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務院助理國務卿拉塞爾22日在華盛頓召開的智囊團會議上表示,美國並不在乎南海島嶼的主權歸屬。當涉及到國際法的遵守問題時,美國非但不會「恪守中立」,相反還會立場鮮明地站在制度一邊。

稱立場鮮明 站在制度一邊

鳳凰網報道,拉塞爾指在南海問題上,中美缺乏理解與合作,但遭到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質問:「你認為美國的中立政策還在實施嗎?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的(中立)政策已經不存在了。事實上,美國選擇站在其他國家一邊。比如菲律賓仲裁的案子,還有在仁愛礁的立場。」

支持菲國向國際法庭興訟

拉塞爾強調:「對於(各方是否)遵循國際法解決南海問題,我們並不是中立。」

拉塞爾說,美國支持菲律賓將在國際法的框架下對南海問題提出仲裁,中菲都有義務遵守國際法庭的仲裁決定。

另外,離開菲律賓前往日本訪問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上將被問到中日釣魚島衝突時美軍的反應時,斯威夫特表示將服從軍令。他說,太平洋艦隊準備好執行總統的命令。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中方警告日本 勿對釣島有不實際幻想

<轉載自201572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就日本發表2015年版《防衛白皮書》答記者問表示,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再次罔顧事實,對中國正常的軍力發展和海洋活動說三道四,日方必須停止誤導日本人民、為中日關係改善製造障礙。陸慷強調,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警告日本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陸慷說,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再次罔顧事實,對中國正常的軍力發展和海洋活動說三道四,惡意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人為製造緊張。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陸慷強調:
第一,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戰略意圖是透明的。中國發展正當的國防能力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

第二,中國一貫根據國際法和相關國內法開展正常的海洋活動。中方在東海無爭議的中國管轄海域進行油氣開發活動,完全正當、合理、合法。中方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進行建設完全是中方主權範圍內的事,不影響也不針對任何國家,無可非議。日本蓄意插手南海問題,惡意渲染地區局勢緊張,不僅不利於地區和平穩定,也嚴重損害了中日政治安全互信。

第三,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在釣魚島中國領海進行巡航執法,是依法行使主權,是中方固有權利。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領土主權,對此日方不應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兩岸簽約 福建向金門供水

<轉載自2015721 明報 中國版>

在到訪金門的福建省長蘇樹林和金門縣長陳福海等人見證下,缺乏淡水的金門自大陸引水項目昨正式簽約。按規劃,福建向金門供水水源來自泉州市晉江流域,由金雞攔河閘引水至晉江市龍湖水庫,經龍湖抽水泵站抽水輸水至圍頭入海點,再經海底水管輸送至金門。

解放軍明起南海演習

<轉載自2015721 明報 中國版>
中國海事局網站宣布,解放軍明天起到下周五(31日)將在海南島東部海域作軍事訓練,其間禁止船舶駛入。而在南海早前的另一場軍事演習中,海軍「野牛」氣墊登陸艦首次亮相,成為立體登陸作戰中的重要突擊力量。
「野牛」登陸艦日前首亮相
央視報道,南海艦隊的某登陸艦支隊,近日聯合陸戰隊、陸軍兩棲部隊以及海軍直升機部隊等多個兵種,在南海作立體登陸作戰演習,演習中海軍「野牛」級氣墊登陸艦首次亮相,成功突擊上陸,達到演習目的。
報道指,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和氣墊登陸艇,成為立體登陸作戰中的重要突擊力量。其中,「野牛」系列登陸艦是全球最大的氣墊船,能運輸3輛重量不超過150噸的坦克,或10輛裝甲車和140名陸戰隊員。
2009年,中國與烏克蘭克里米亞「大海」造船廠簽約,購買兩艘並仿製兩艘該型氣墊船,主要用於未來收復台灣的軍事行動。
另據中國軍網報道,上周六(18日),東海艦隊導彈驅逐艦長春艦、導彈護衛艦常州艦、綜合補給艦巢湖艦組成的遠海編隊穿過日本宮古海峽,入西太平洋作遠海訓練。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反潛機及川內號驅逐艦跟蹤拍攝。

美艦隊司令軍機巡南海 中方不滿菲歡迎 專家:明顯挑釁

<轉載自2015721 明報 中國版>
美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海軍上將,上周六(18日)乘搭美國最新型的P-8A海神式巡邏機在南海巡視7小時,美方稱是測試該型偵察機性能。但此一舉動引來中方強烈不滿,國防部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行為,希望美方多做有利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情。軍事專家表示,美軍此舉明顯是在挑釁中國。
中新社報道,5月底才接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的斯威夫特(Scott Swift),16日抵達菲律賓訪問。菲軍方透露,斯威夫特在與菲軍總參謀長艾里貝里見面時提到,他選擇菲律賓作為出訪首站就是要「重申菲美軍事同盟的重要性」。他在菲停留4天。
稱為測試性能 巡航7小時
路透社報道,斯威夫特18日乘坐P-8A海神式巡邏機,在南海進行7小時的巡航,以視察該型飛機的性能。美國計劃採購更多此型飛機,以取代老舊的P-3C獵戶式(P-3C Orion)巡邏機隊。美國海軍發言人說,斯威夫特「對海神式巡邏機的能力很滿意」。
美方無透露這次飛行是否飛越了中國大規模填海造陸的爭議島礁。菲國防部長加茲明(Voltaire Gazmin)對美方的這一舉動表示歡迎,他認為這展現美國承諾會援助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盟國。此前斯威夫特曾向美國盟國承諾,美軍裝備精良,已對南海可能出現的任何緊急事態,做好應對準備。
新官上任 訪菲重申軍事同盟
中國國防部昨日就斯威夫特參與南海偵察飛行一事表示,希望美方恪守在南海問題上不選邊站隊的承諾,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國防部強調,長期以來,美軍艦機對華作高頻率、大範圍抵近偵察,嚴重損害雙方互信,危害中方安全利益,極易引發海空安全事故和意外事件。對於這種行為,中方堅決反對。
美國已在南海巡邏數十年,但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搭機巡邏南海7小時,並在事後公開報道極為罕見。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對本報表示,新官上任三把火,斯威夫特到訪菲律賓期間巡航南海,明顯是在挑釁中國。此次斯威夫特乘搭巡邏機飛巡南海,估計會有美軍戰機護航,中美軍方在背後可能有激烈的博弈。
分析指支持與華有爭端盟友
而內地軍事專家張軍社則表示,美國此舉是想給菲律賓及其他與中國在南海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傳遞支持他們的信號」,且是對菲律賓挑釁中國的行動表示支持。但他說,如果他國的行動「威脅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會「堅決做出反應」。「某些國家」不斷對中國抹黑、攻擊,一旦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這些國家「佔不到什麼便宜」。

美國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海軍上將(左)2015718日乘搭美國最新型的P-8A海神式巡邏機在南海巡視7小時,稱為測試該型偵察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