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台拓國際空間 北京有紅綫

<轉載自201327日 經濟日報 國事港事 撰文: 邵宗海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雖然在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並沒有特別着墨兩岸在國際和解休兵的看法,其實,北京對於台北有意開拓國際參與空間的作為,一直是有一定程度的善意表達,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審慎應對。
201297日胡錦濤在APEC高峰會上與連戰見面時,就達成讓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共識。但是2008年「胡六點」中的第五點有提醒,對於台北要求國際參與之基本立場,胡錦濤有非常清楚的說明:「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
前提不搞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
即使其他中共領導人,亦有同樣釋放對台北有意開拓國際參與空間的善意:2011年,賈慶林在海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上曾說到: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理解和重視台灣同胞關心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願意通過兩岸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另外,201241日在海南博鰲「吳李會」上,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強的看法是:只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雙方平等協商,以中華民族的智慧,應可找出辦法。所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前提就是台灣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以上幾點重要談話,應是說明中共決策當局對於台北國際參與之基本立場。中共十八大之後對於此一立場仍將持續,而且也很難看到北京有後退的迹象。
兩岸領導人 難國際場合同台
簡言之,中共在十八大之後的政策立場,是不希望台灣要求參與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例如世衞(WHO)。而且北京也不期待兩岸領導人同時出現在國際場合,譬如李登輝、陳水扁前總統都曾經向大陸要求參加APEC,但北京拒絕回應。如果馬英九未來也提出相同要求,大陸可能會將經此也視為是凸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予以拒絕。即便是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共外交單位也表示這還需要進行評估,是否有違凸顯「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原則。
因此,要讓台灣開拓更廣的國際空間,以及期待也能開創更深化的兩岸關係時,台北實際上也將會同時面臨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作者覺得應有其必要再逐一的將細節提出,希望能提供台北進一步的參考。
首先,應是需要謹慎來處理「把台灣推向更廣闊的國際社會」的這項政策。理論上,台北需要有更多國際組織的參與,是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的所求,也是台灣作為世界上一個經貿大國的責任所在。但是由於與對岸尚存有一些無法解決的矛盾與衝突,因此過去雙方在「外交角力」上,一直是採行着「零和遊戲」。直至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呼籲兩岸能在「國際社會裏和解休兵」,逐在北京的默認下,才使得彼此對抗的情勢開始溶解,稍後台北得以能派遣前副總統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APEC的高峰會,也得以「中華台北」名義、「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衞生大會(WHA),以及最近得以爭取到「世界大學運動會」的主辦權,都有兩岸在這方面努力的痕迹。
倘台謀國家成員 勢掀衝突
但再接下來延伸到「更廣國際空間的開拓」,台北是否會將觸角伸向「以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組織,則一直是北京的憂心所在。因為以現有台北能有所突破的國際空間而言,也真的只有往「以國家為成員」的國際組織進軍一途,譬如說世界衞生組織或世界氣象組織。一旦空間問題的開拓,兩岸未能有事先溝通或默契,那麼新的一波兩岸在外交上的衝突,將構成和諧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避免兩岸再啟衝突,如何運作,相當值得台北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