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九二共識」 兩岸和解的關鍵

<轉載自201197日 明報論壇版 作者:蘇起 台灣國安會議前秘書長>

編按: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823日發表《十年政綱》兩岸經貿及國家安全戰略篇,堅稱兩岸的「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因此不存在接受不接受的問題。引起兩岸各方的激烈迴響。「九二共識」這一名詞的發明者、台灣國安會議前秘書長蘇起特為《明報》撰寫此文。

「九二共識」又成為政治與新聞焦點。的確,「九二共識」這個名詞是我個人的創見,但它不是憑空揑造,而是「新瓶舊酒」。1992年兩岸之間確曾達成共識。這個共識是用函電往返及各自表述,而不是經過簽署的單一文件來呈現,所以它有一定的模糊性。

若真如某些人所說,兩岸在1992年沒有達成共識,那怎麼會有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以及後來7年海基會與海協會的21次商談。在當時艱困的大環境中能取得這個妥協,顯示第一,當時北京政府與台北的李登輝政府都有和解意願。第二,雙方立場有一定的共同點。第三,彼此已經建立基本互信。

西元2000年陳前總統的選戰勝利顛覆了整個局面。即將離開陸委會的我非常憂慮雙方立場很難有共同點。因為:共產黨的立場是「一中」,不談「各表」;國民黨是「一中各表」;而民進黨是「各表」,不談「一中」。三者間,「一中」與「一中各表」有共同點,但「一中」與「各表」卻沒有共同點。這就極可能造成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的僵局,甚至惡化。

「新瓶舊酒」

為了挽救這局面,我在當年4月底就嘗試提出「九二共識」這個新名詞,作為一個新瓶來盛裝以前的舊酒。這個新包裝可以掩飾民共兩黨在主權問題上的根本差異,並為民共兩黨創造一個共同點,如果加上雙方意願及一點點基本互信,難能可貴的兩岸和解就得以延續。

當時我比較擔心北京方面會排斥這個新瓶,因為它拿掉了中共歷來最重視的「一中」;如果接受文字上不含「一中」的「九二共識」新名詞,可能會被內部鷹派視為重大讓步。不料北京海協會在8月底就表示願意以「九二共識」重開兩岸談判。反而扁政府拒絕接受。同時期「九二共識」愈來愈成為兩岸許多人乃至不同政府眼中兩岸和解的橋樑。

現在爭論「九二共識」是否客觀存在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一般人更需要了解的是:當事各方有沒有和解意願?彼此立場是否有異也有同?如何處理這些異同?雙方是否存在基本互信?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是否還有更好的橋樑?

上述問題的答案恐怕才是我們更需要知道的。

(小標題由編者所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