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懷念放叔

相信有留意這個BlogBlog友都知道,我對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一直很有興趣。今天跟大家談一談我的啟蒙老師 黃文放(放叔)

放叔在退休前一直在新華社(現稱中聯辦)工作,時間長達40年。他長期處理對台工作,離職前是新華社台灣事務部部長。退休後便在明報及經濟日報寫專欄,並出席論壇、講座、電台及電視節目,暢論中、港、台、澳的時事。

由於家中一直閱讀明報,加上我從預科起便閱讀經濟日報,我一直是放叔的讀者。每天透過放叔的專欄與他神交。直至1999年,放叔以講師的身份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主講「現代中國五十年」,我便有幸成為放叔的學生。

每一課都有特定的主題,當放叔說到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時,課室內便響起陣陣笑聲。課堂上沒有提供筆記,但大家仍十分留心地一邊聽一邊記下重點。回家後我便用單行紙做筆記。

記得大多數課堂均超時,放叔總喜歡以:「結束啦!好嗎!」來結束課堂。雖然已下課,但仍有很多同學留在課室內與放叔繼續討論。那時距離2000年台灣總統選舉只餘兩個多月,放叔曾說由於李登輝是一個本省籍總統,加上台灣本土意識與日俱增,台灣人不會容易接受選外省籍的候選人作繼任人。

2000520日,民進黨的本省籍候選人陳水扁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

我很敬佩放叔的開明思想,放叔是少數在香港公開承認黨員身份的共產黨員,他的開明思想令他的言詞與其他內地官員有明顯不同*。例如香港政治,他鼓勵北京與民主黨接觸。在兩岸關係,他強調統一的根本問題在大陸,統一只能水到渠成,絕不能在台灣沒有宣佈獨立的情況下武力攻台。

也許受放叔的影響,我在過去十年一直留意台灣的政治及兩岸關係的發展,看台灣政治新聞、書刊、評論文章及電視節目,已成為我的工餘及假日節目。每次看有關的新聞時,我均會想起若放叔還在他會有何看法。

雖然在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間,兩岸官方關係停滯不前,但民間的交往卻有增無減,而大陸對台工作的手法也更柔性及自信。特別在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迎來了最為穩定的合作關係,過往數十年一直爭取的兩岸三通、結束外交戰及全面的交流均己一一實現。

縱使大陸的領導人希望早日統一,但並不急於馬上統一。在現階段要台灣人接受「一國兩制」是不大可能,同樣地要大陸領導人接受以「邦聯制」統一台灣亦不大可能。期望兩岸的領導人繼續務實地和平協商,在先易後難下累積互信和善意,讓兩岸最終達成「兩岸軍事互信」及「政治地位協定」等高難度的複雜議題。

放叔的離世讓我失去了一位良師。

懷念並沒有時間限制。

謹以此文悼念放叔離世十年。

放叔,後會有期。

*         「兩制」統一於「一國」之中,有其同一性,也有其矛盾性。否 認「兩制」之間存在矛盾,並不實事求是。

周恩來總理六八年跟我單獨談了五個半小時,他送我十六個字,「待人以誠,立言於信,服人以理,不卑不亢」。這是我終生受用的「十六字訣」。

陳水扁的「五二」演說,我概括為十二個字,「似獨非獨,獨而不宣,以拖待變」。

我的一生,無非是做兩件事,一件是利用香港和收回香港;另一件是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

   香港回歸所完成的,只是領土、主權的回歸,人心並未回歸,我感到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劉千石的政治取向,我從來都不認同,但是,總不能因的政治取向為中方反對,就連探視母親的權利也被剝奪吧,何況是個九十高齡、重病在身的老母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