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2024年12月7日 明報 中國版 欄名:北京聞風 撰文:鍾鳴九>
台灣領導人賴清德6日結束所謂參訪「友邦」行程。此行他去了3個南太平洋島國並「過境」美國,去程「經停」夏威夷,返程是關島。學者表示,正值美國政黨交接期,賴清德此行有「投誠」之意,但「熱臉貼了冷屁股」。時下,美國與台灣島內的雙重「疑賴」氛圍有加劇趨勢。
無美要官邀見 台「疑賴」升溫 學者指賴不被美信任
與前任相比,此次賴清德「過境」沒有踏足美國本土。據報,他並未獲美方重要官員會見,僅與眾議院兩黨議員通話。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陳星表示,賴此行對特朗普釋放善意並「投誠」的意味較為明顯,希望獲得美國支持背書。然而,對於賴清德的性格和執政風格,美國多有不信任,尤其是現在兩岸關係緊張,美方也有考量,賴能否得到特朗普政府認可還是未知數。
長久以來,打「台灣牌」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棋眼。有分析人士認為,民進黨是「被利用」的對象。有觀點認為,秉持「美國優先」的特朗普與拜登政府相比,更強調美國主義而非全球主義,強調交易而非意識形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陳先才指出,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利益重合點,遠多於台灣。
特朗普曾以「寬大的辦公桌」比喻中國大陸,而把台灣比作桌上的「筆尖」。他多次公開要求台灣應向美國支付「防衛台灣」的費用。
在賴清德此行前,拜登政府剛批准價值約3.8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過去,在馬英九時期,甚至在李登輝時期,民進黨是反對增加軍費的。」陳先才稱。
陳星表示,賴清德一邊交「保護費」,一邊高喊和平口號,給自己營造出悲情情緒;兩岸問題不可能脫離歷史和前提談判,這種做法是在挑起戰爭。
賴此行期間,恰逢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台,民間反響熱烈。多位觀察人士指出,台灣主流民意與綠營操控下的媒體報道不符。有觀點認為,民進黨長期控制媒體和民調機構,導致真實聲音難以傳達,甚至以高壓手段,在台灣島內形成整肅風氣。
在受訪學者看來,面臨特朗普即將上台所帶來的不確定,以及美大選後島內疑美、疑賴情緒升溫,民進黨存在多重焦慮。
賴清德的表態和動作,目的是2028年的選舉。然而,從長期角度對台灣經濟發展不利,民眾也不會買帳。
「民進黨有兩方面誤判。」陳先才說,「一是對自己的實力和地位過於自信;二是過於相信美國的口頭承諾。這導致未來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可能在台海局勢中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棋子』變『棄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