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社評還原六四真相 撫平歷史傷痛

<轉載自202364 明報 社評>

今天是六四事件34周年。八九民運是愛國民主運動,不應遭到暴烈手段鎮壓。六四事件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悲劇,當中很多關鍵史實,諸如具體傷亡人數等,當局從來沒有公布,死難者家屬的傷痛,亦從未撫平。這幾十年間,國家與世界出現了翻天覆地變化,官方強調,當年發生的「政治風波」,當局早已有明確結論,反對外部力量干涉中國內政,但六四事件仍然是橫亘在民族內部的一根巨刺,不能以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將當年的不當處理合理化;就算國家發展走對了路,當局仍然應該直面歷史,包括曾經犯下的錯誤,還原六四真相,也是對死難者家屬的一個交代。

死難家屬垂垂老矣 當局仍欠一個交代

六四周年又至,在北京,遇難者家屬組織「天安門母親」一如過往發表悼念文章。34年前的年輕人,現已接近退休之年,他們的父母,今時今日更是垂垂老矣。根據「天安門母親」的資料,多年累計有超過70名已知難屬離世,單是過去一年便有7人;仍然在生者,憶起當年子女喪生,心情依舊沉重,往事並不如煙,唯有當局還原六四真相、還死者一個公道,才能撫平家屬內心的傷痛。

當今世界大國對抗激烈,不下於昔日冷戰時期。美國全方位對華施壓,不斷發動輿論戰,密密打人權牌,給中國貼上「反派」標籤。外交部日前回應美國人權組織有關六四周年的評論,重申中國政府對於「上世紀80年代末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早已有明確結論」,反對任何以此為藉口抹黑中國的圖謀,也反對外部力量借人權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在香港,特區官員則關注會否有人利用這「特別日子」,作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若有人趁機宣揚港獨或顛覆國家政權,當局會採取果斷行動。

大國鬥爭風譎雲詭,香港有責任維護國家安全,必須與外部勢力劃清界線,然而這並不影響要求平反六四的正當性和必要性。八九民運始於415日胡耀邦逝世。當時國家正值改革開放新舊思維激盪、官倒貪腐亂象叢生的時期。 大批北京民眾自發前往天安門廣場,悼念胡耀邦這位思想開明、兩袖清風的原中共總書記,其後逐步演變成為一場由大學生牽頭的爭取政治民主運動,即使過程中,學生們表現有稚嫩之處,對很多問題未必想得很透徹,但其本質仍然是一場愛國民主運動,流血收場的結局,理應可以避免。由1989415日到64日,這1個多月間,不乏和平解決事件的契機,權力當局內部對於如何處理,亦明顯存在路線及意見分歧,最後以暴烈手段鎮壓,是一場悲劇。解鈴還需繫鈴人,六四事件所留下的歷史傷口,不管過了多少年,當局仍然需要撫平。

愛國民主運動屬性 不因時勢變化而改

過去30多年,國家發展確實令世人刮目相看,不僅滅貧有成,更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現正朝建設現代化發達國家的方向邁進,然而這些成就,並不能用來合理化六四鎮壓;穩定是發展的基礎,不等於當年一定要用上粗暴手段控制局面。反華勢力假借民主人權之名,操作六四周年議題,當然是別有用心,然而亦有很多人確是出於愛國家愛民族之心,希望當局直面歷史、平反六四,當中並無軟對抗之意,兩者必須區分。與此同時,權力當局也要明白,六四瘡疤一日未去,外部敵對力量就繼續有攻擊和抹黑國家的話柄。

雖然權力當局一再強調,官方對八九年春夏之交所發生的事,早有明確結論,但回首這34年,權力當局對八九民運的定性,由早期「反革命動亂」到後來的「政治風波」,並非完全一成不變,字眼的變化,本身便反映有斟酌調整的空間。有關八九民運和六四事件的很多史實,至今仍未大白,當局從來沒有詳細公布死傷人數等資料,外界只能從一些已故權力核心人物的回憶錄中,嘗試了解內情。六四死難者家屬,就算尚在人間,也屆垂暮之年,遺屬心願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權力當局能夠還他們一個公道,權力當局這些年來的處理,實欠遺屬一個合理交代。還原六四真相是當局的歷史責任,縱使事隔30多年,始終要直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