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台要求產地標示 美批暗示美國豬不安全

<轉載自202241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31日發布「2022年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關切台灣要求進口美國豬肉須落實原產地標籤,以及要求標示萊劑殘留容許值(MRL),「不正確地暗示美國豬肉產品(包括含萊劑者)存在食安疑慮。」

報告也提到,豬肉產品經過加工就要調整產地標籤,如實標示不同原料來源國,將影響台灣加工豬肉產品製造商購買美豬的意願;美國已對此向台灣提出關切,包括在去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會議。

有關牛肉,USTR也指出貿易障礙,雖然台灣在去年1月開放進口30月齡以上的美牛,但仍禁止牛雜、牛血和牛油等特定牛肉產品進口,其中牛血和牛油被世界動物組織(OIE)認定為安全,台灣仍以狂牛症為由拒絕。

USTR報告表示,美國持續敦促台灣對所有美牛產品開放市場。

有關萊劑殘留容許值,USTR表示,台灣對進口豬內臟實施比Codex更嚴格的殘留容許標準,「美國關切這樣的殘留標準未反應其食用後暴露量,美國還憂心台灣對萊劑殘留檢測標準與Codex不一致,將導致結果失真。」USTR要求台灣與其他貿易伙伴一致,採用Codex為標準。

USTR在今年的報告肯定台灣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努力,重申台灣進口美國稻米、基改食品、藥品與醫療設備存在若干貿易障礙。

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年7月實施化粧品標示新制,也遭USTR點名關切,指相較大多數貿易伙伴只要求標籤清晰易讀,台灣還要求最小字體大小為1.2毫米(中文應標示事項)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台國安局長:蔡英文任內北京不會攻台

<轉載自202232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國安局長陳明通昨(28)獲邀出席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接受質詢時表示,北京要統一台灣是陽謀而非陰謀,但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將使北京不輕易動手,並稱總統蔡英文任期內不會發生北京攻台。

據中央社報道,國民黨立委溫玉霞在會上指出,美國印太指揮部司令阿奎利諾上將(Admiral John Aquilino)近日提到,台灣真的可能會被中國大陸「入侵」,並詢問陳明通是否認為兩岸終將一戰。

稱俄烏戰爭使北京不輕易動手

陳明通回應稱,北京要統一台灣是陽謀而非陰謀,自1949年國民黨撤退抵台後就是如此,但俄烏戰爭將使北京不輕易動手,若要動手絕對是全面性的,因此台灣要料敵從寬。他還表示,烏克蘭給北京的警訊就是不能輕易發動戰爭,因此北京也會檢討俄羅斯缺失以此精進解放軍,「不動則已,要動則全面性」。

稱美沒烏關係法也介入 何况台灣

陳明通說,總統蔡英文任期內不會發生北京攻台。溫玉霞追問,這個消息是否正確,陳明通回應,這是戰略研判,並非消息。他說,「人家有攻,我們也有防,我們不是弱雞在這邊等、閒閒沒事幹」,但對於台灣的軍事部署,沒有任何評論。

陳明通在答詢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美國沒有介入烏克蘭戰爭,因為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但實際上美國則以Datalink(資料鏈路)等資訊手段介入。他提到,美國與烏克蘭間沒有烏克蘭關係法都可以介入到這個程度,何况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將《台灣關係法》擺在這麼前面。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針對美國、北約盟國在這次戰爭中,相當程度分享資料鏈路給烏克蘭,敦促不能屆時要戰爭才臨時準備,平時就要演練;他並追問,台美、台日是否有情報分享,陳明通僅回應,私底下說明。

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台倡互認主權 陸:以兩國論行騙

<轉載自202232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近日頻就兩岸問題發表意見,表示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

大陸國台辦批評其言論夾帶「兩國論」私貨,進一步暴露民進黨當局推卸破壞台海和平穩定責任,持續謀「獨」挑釁的本性。

中央社報道, 邱太三前天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倘「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不算台獨,未來在兩岸任何協商談判上,應是比較好的基本條件。他昨日又表示,維護台海和平、安全跟穩定是兩岸共同的責任,「希望對岸能夠改變思維,不要強加政治框架,相信兩岸氣氛會愈來愈好」。

據「人民日報App」報道,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昨回應稱,民進黨把海峽兩岸由於內戰延續的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歪曲為「兩國論」和「一邊一國」,是圖謀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她又表示,「正告民進黨當局,妄圖以『兩國論』行騙,以製造釋放『善意』假象行謀『獨』之實,完全是癡心妄想」。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民調:相信美軍介入台海軍事衝突人數幾近「腰斬」

<轉載自2022324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最新台灣民調顯示,民眾相信美軍會干涉台海軍事衝突的人數幾近「腰斬」。

台灣民間智庫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時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出兵援助的期望大幅下降,分別僅有34.5%40%。相比202110月的類似民調結果,降幅分別達到30.5個百分點和14.9個百分點。

而此次民調顯示,台灣地區認為日本自衛隊會介入軍事衝突的民意,反而高於寄望於美軍的民意。

此外,該民調還顯示,59.7%的受訪者認為台灣只能依靠自身力量對抗大陸,另有78%的受訪者認為,單靠台灣無法抵抗大陸實現兩岸統一。

據報道,台灣民間智庫台灣民意基金會在俄烏爆發軍事衝突的數周後的314日和15日,對約1,00020歲以上的台灣居民進行了電話調查。

根據該機構322日公布的調查結果,43.1%的受訪者認為,在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時,日本自衛隊將前往台灣地區進行防禦,而48.6%的受訪者認為日本自衛隊不會介入。

對於美國,55.9%的受訪者對美軍是否會直接介入表示懷疑,僅有34.5%的受訪者認為美軍會對台灣提供直接軍事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10月進行的一項類似民調中,58%的受訪者認為日本自衛隊會在台海爆發軍事衝突時時介入,65%的受訪者認為美軍會介入。

時隔數月後,台灣民眾對「美軍介入」的期望下降了30.5個百分點,近乎減半。

台灣民意基金會對此認為,這是「一種突然悲觀的情緒轉變」,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俄烏衝突對台灣民眾的影響。「沒有一個國家向烏克蘭派兵,這一事實對台灣民眾造成了嚴重打擊。」

另據《聯合早報》引述的分析意見,根據2011年時的調查結果,有57%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出兵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的比例,只有27%表示不相信。

整體而言,台灣民眾相信美國出兵比例較10年前低了近三成,可能與此次俄烏軍事衝突美國並未出兵有關。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兩會對台釋3信息

<轉載自2022312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11日上午的閉幕會上表決通過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其中涉台內容與去年相比有所變化。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參加台灣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主旨與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一脈相承,其中的新思路值得解讀。

消息人士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大陸今年政策走向,汪洋的涉台講話,突顯高層對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的重視。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認為,全國兩會期間,中央就對台工作釋放出三個清晰的信號。

明確對台方略 強調和衷共濟

信號一,明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反映出中央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已經形成一整套全面、系統的方針、政策、措施,既涵蓋了習近平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政策主張,也是對過去70多年對台大政方針的總結和提煉。「總體方略」一定是一個豐富的體系,包括推進國家最終完全統一的目標,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以及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等等。

信號二,強調「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傳遞出中央的態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不是大陸單方面的任務,而理應是兩岸同胞共同的使命。

李鵬說,提出「和衷共濟」,就是希望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同胞,能夠認清當前台海局勢緊張嚴峻的根源所在,同心協力反對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的分裂行徑,反對外部勢力干預台灣問題的圖謀,自覺投身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共同維護和平統一的前景。

信號三,強調「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與去年兩會相關表述「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有所區別。

李鵬指出,目前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台獨分裂勢力誤判形勢,以為可以在中美戰略博弈中火中取栗,仗着美國等外部勢力的支持肆無忌憚地進行台獨挑釁,一旦玩火過頭突破紅線,勢必會導致毁滅性後果。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日前指出,「搞台獨不過是蚍蜉撼樹,到最後只能是自取滅亡」,吳謙還指出,「對於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中國人民解放軍絕不姑息,露頭就打」。消息人士透露,這是北京方面對台獨勢力和外部干涉勢力的嚴正警告和震懾,也是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負責任的做法。

李重申堅持「九二共識」 台學者:談判之門未關

<轉載自2022312日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總理李克強昨日在記者會被問到兩岸關係表示,大陸的對台大政方針是明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作了表述,就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台獨分裂行徑,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李克強說,兩岸同胞說到底是一家人,手足親情任何時候是割不斷。「我們願意繼續同廣大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對來大陸發展的台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只要兩岸同胞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就一定能夠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享中華民族復興的福祉。」

而在昨日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用百多字概括了大陸未來一年的對台工作方針,他說,「我們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共創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

分析:陸對台政策 對民族不利不做

對於李克強昨日的說法,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大陸強調「九二共識」,代表兩岸談判的門未關;若不提,「那就要備戰了」。

中央社報道,趙春山稱,大陸指「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是兩岸同屬一中,台灣方面若能按憲法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岸條例)的相關內容表述即可。趙春山分析,大陸當前的對台政策是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制定,以民族利益高度處理兩岸問題,「對民族有利就做,不利不做」,若台灣民意不支持統一,強硬而為可能傷及民族利益,那陸方寧願等待。

「克強經濟學」風靡一時 習李體制一廂情願

<轉載自202231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重複了媒體的提問時提及的話,即這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他又說,「也是我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李克強擔任總理10年,如今已經進入退場倒計時。

2013年就任伊始,外界對李克強充滿期待。與以往一樣,當時衆人將中國新一屆的領導層稱為「習(近平)(克強)體制」。但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廂情願。隨着中共在內部掀起的反腐風暴,在李克強擔任總理的第一個5年間,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習(近平)(岐山)體制」。身兼中紀委書記的政治局常委王岐山,被認為是領導集體的第二號實權派。

國務院總理的一項重要職責是發展經濟。李克強擔任總理後,「克強經濟學」曾風靡一時。甚至有內地媒體將李克強稱為「破壁者」,認為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下,李克強選擇進一步打破海內外、區域界、城鄉間的壁壘,同時被擊碎的,還有陳舊的觀念和思維定勢。

但這一美譽很快就破功了。對於中國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使得中南海「南院」(國務院)和「北院」(黨中央)的矛盾公開化。對中國經濟的走勢及綜合研判,並不是「克強經濟學」,而是習近平提出的「新常態」。

10年間,國際風雲變幻,中國內部也是風起雲湧。中共十九大之後,曾是李克強大秘的楊晶被處分降為正部長級,成為十九大後首個被降級的副國級幹部。這被視為一個隱喻。昨天的記者會上,李克強雖借長江、黃河不會倒流來形容對外開放不會逆轉。但滾滾長江東逝水,剩下這不到一年的時光,對於李總理而言,恐怕就是雞肋時間吧。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九二共識30周年 張志軍:「兩岸定海神針」 不可能過時翻篇

<轉載自2022310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20215月,台灣陸委會曾表示「歷史已經翻過一頁」,無需再討論「九二共識」相關問題。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周年,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九二共識」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不管台海局勢如何變遷,「九二共識」都沒有、也不可能過時或者翻篇,始終是改善及發展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

張志軍在接受「看台海」專訪時表示,「九二共識」是海協、海基會制度化協商的政治基礎,逐漸發展為國共兩黨交往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二共識」對兩岸建立互信,開展對話協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張志軍指出,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就單方面否定「九二共識」,拒不承認其核心意涵,刻意在島內挑起爭議。

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和事實,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這是兩岸關係陷入緊張動盪的根源。

張志軍表示,當前台海方向的風險挑戰和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兩岸關係更趨複雜嚴峻。他表示,島內的「台獨」分裂勢力挾洋自重、「倚美謀獨」;外部勢力為遏制中國發展不擇手段,企圖「以台製華」,兩股勢力加緊勾連,沆瀣一氣,動作頻頻,「挑戰我們的底線」。

張志軍強調,中國大陸要強化精準施策,堅決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堅決遏制外部勢力干涉。

同時,不斷完善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和落實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為台灣基層民眾、青年群體參與兩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

要大力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台遭俄羅斯列不友善名單 民間交易要俄政府點頭

<轉載自202239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俄國塔斯社報道,俄羅斯政府7日將台灣列入不友善國家和地區名單。根據這一法令,俄國民眾和企業與不友善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易時均須俄國聯邦政府批准,且一律以俄國貨幣盧布進行支付。

名單中的國家和地區,均為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對俄實施制裁或加入制裁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英國、烏克蘭、蒙特內哥羅、瑞士、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冰島、列支敦士登、摩納哥、挪威、聖馬利諾、北馬其頓、日本、韓國、澳洲、密克羅尼西亞、新西蘭、新加坡和台灣。塔斯社報道中特別註明,台灣被認為是中國的領土,1949年後由自己的政府統治。

俄國聯邦政府指出,根據這項法令,俄國公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等機構,對上述名單中外國債權人若負有外匯義務,將一律以盧布支付。這項新的臨時措施適用於每月超過1000萬盧布(7.7萬美元)或同額外幣的付款。俄國遭國際經濟制裁,盧布兌美元匯率過去一周重挫超過三成。

俄國總統普亭上周六簽署法令,容許俄國企業以盧布支付外國債權人,避免在資本管制下債務違約,確保金融穩定。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俄烏衝突對中國的啟示

<轉載自202238 明報 觀點版 撰文:歐陽五 時事評論員>

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不少網上言論將之聯想類比台海——中國大陸一旦不得已武統台灣(台海戰爭),會出現什麼狀况、意外為何、最壞情况怎樣……筆者以為,若以俄烏衝突為教材,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作為,便是在爭着給出上述問題的答案,形同「補課」予中國,中方從中或可獲得三大啟示。

一、軍力並非唯一

網上流傳一篇文章〈美國現在對俄有多狠,未來就會對中國有多狠!〉,題目中的「未來」即指台海戰爭。文章稱,俄烏衝突「戰事的前前後後,美國及西方暴露出極其醜陋而兇殘的本性…… 一旦中國發起解放台灣戰役,這些國家也會像今天對付俄羅斯一樣對付中國,不要抱有幻想,也不要掉以輕心」。這打破世人對戰爭的習慣思維——軍力決定勝負,「混合戰爭」成為常態,且殘酷性遠超傳統意義上的戰事。

「金融核彈」——俄烏衝突中最新詞彙,中國網民還領教了新詞「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其國際結算系統將俄羅斯「逐出」,西方媒體稱為「核彈轟炸」。伊朗在2012年與2018年兩度被逐出SWIFT,僅前者就導致伊朗幾乎損失了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和30%的對外貿易。俄烏衝突告訴矢志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之中國,軍力並非唯一,亟待包括更新觀念在內的「全面備戰」。

二、情與理

新中國成立伊始從來是發展中國家的旗幟,誠所謂「得道多助」,與大多數國家站在一起。然而在本月2日,有141國投票贊成之聯合國提案,中國只能投棄權票,只是因為該案譴責俄羅斯,中國不好贊成而已。

俄羅斯大舉進兵主權國家烏克蘭,於情可憫——畢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5次東擴,幾近兵臨俄羅斯城下,欺人太甚,且被欺辱的還是核超級大國,而中國也是西方國家虎視眈眈之「下一個俄羅斯」。惟畢竟顛覆中國「和平共處5項原則」的優良傳統,况中國自身還有台灣問題。這裏的啟示是:日後武統台灣,美國為首的敵對方還可以台海地區和平衛道士自居,向中國大陸發難;中國在「情與理」中宜未雨綢繆,拿出妥處之道。

三、紙面與實際

俄烏對戰,連美國戰前都認定烏克蘭將「速敗」。戰事初發,俄對烏採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毁烏軍事指揮中心、機場、導彈防禦系統、雷達、海空軍。俄大軍朝發夕至、多面出擊,大有摧枯拉朽一戰而定之勢。

孰料十餘天過去,俄烏陷入膠着,雖不說「再衰三竭」,也令人大跌眼鏡。聯想台海戰爭,一段時間亦盛行大陸小試牛刀談笑用兵之說,連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也有「首戰即終戰」一說,意謂陸方可以輕易搞掂台灣。俄烏衝突中昭示中國:紙面與實際完全可能不是一回事。由此可知,戰爭牽一髮而動全身,大陸軍方也要預做多種準備,「把困難想足」。

但最重要的是,中國不是俄羅斯。熱愛和平是中國力之所在,不得不戰又一往無前必勝強敵,這已為朝鮮戰爭在內的歷史所多次證明。今通過俄烏衝突補足短板、更新觀念,中國必將更加強大。

對「南海準則」磋商充滿信心

<轉載自20223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外長王毅昨在記者會就南海問題表示,「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風浪,外部干擾擋不住地區合作步伐」。

推進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原計劃今年底結束,但目前仍有分歧。王毅就此指出,中國與東盟各國啓動「準則」磋商以來,已取得很多積極進展,這兩年受疫情影響,進程步伐確實慢下來,但中方對達成「準則」的前景始終充滿信心,因為推進「準則」磋商符合中國與東盟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是確保南海成為和平合作之海的關鍵之舉。王毅稱,「準則」不僅將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將為域外國家的合法權益提供更有效保障,現在磋商進入到關鍵階段,希望各方重視並處理好兩件事。一是要正確看待分歧;二是要堅決排除干擾,希望東盟各國共同抵制來自外部的干擾破壞。「準則」是由東盟出面與中國談判,其中星緬泰老柬5國與中國並無海洋紛爭,是中方爭取對象。

張澤熙倡助台人融入大陸 研一國兩制新路徑

<轉載自20223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昨舉行第一場大會發言。台盟中央副主席、浙江省委會主委,浙江省台聯會長張澤熙建議,要理直氣壯向廣大台灣同胞講清楚「統一是正道,台獨是絕路」,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新路徑,向島內民眾講好「一國兩制」港澳實踐的生動故事。

張澤熙在題為〈團結廣大台灣同胞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發言中稱,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自20202月至今,單方面叫停大陸居民正常赴台交流,關閉金門、馬祖與福建的「小三通」,大面積取消兩岸直航航點。又炮製「反滲透法」並操縱線上線下輿論,「對大陸肆意造謠抹黑,妄圖割斷兩岸民族血脈,抹殺台灣同胞對祖國的認同」。

為此張澤熙建議,一、要明辨大是大非,消除錯誤認知。讓台灣青年瞭解帝國主義殖民台灣的慘痛歷史,認清島內民粹政治的惡劣本質。同時幫助台灣鄉親深入瞭解大陸的社會制度,支持廣大台胞全方位融入大陸社會。二、推動台胞台企融入新發展格局。三、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新路徑。積極探索建立兩岸民主協商機制和渠道,「凝聚兩岸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智慧與力量,促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逐步形成共識,切實發揮作用」。











台盟中央副主席張澤熙昨表示,要理直氣壯向廣大台灣同胞講清楚「統一是正道,台獨是絕路」,積極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民主協商新路徑。圖為全國兩會期間,「台灣省代表團」舉行會議。


稱與俄烏沒可比性 王毅:台灣問題屬內政 斥美有勢力縱容台獨 將為美帶來後果

<轉載自20223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俄烏戰事令人聯想台海局勢,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昨天(7)表示,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沒有任何可比性」,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他又批評美國「一些勢力」,縱容鼓動台獨勢力發展,「不僅會把台灣推向危險的境地,也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近幾個月來,美國在涉台問題上頻頻發聲,台海周邊軍事行動顯著增加,台海局勢一度緊張。昨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對於美媒記者稱「很多人擔心中國大陸是否會像俄羅斯對烏克蘭一樣對台灣採取行動」,武力收回台灣,王毅明確指出,「兩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指部分人在主權問題上雙標

王毅強調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着本質區別,「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王毅又指出,有些人在烏克蘭問題上強調主權原則,但在台灣問題上卻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對於近期台海面臨的緊張局勢,王毅直指根源在台灣民進黨當局和「美國一些勢力」。王毅批評,美國一些勢力為了遏制中國的振興,縱容鼓動台獨勢力發展,挑戰和掏空一中原則,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不僅會把台灣推向危險的境地,也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稱「以台制華」注定失敗

王毅強調:「海峽兩岸歷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屬一中。台灣的前途希望在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於實現國家的統一,而不是依靠什麼外部的「空頭支票」。「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台制華」注定失敗,台灣終將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除了美國外,日本近日也有政客發表涉台言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日在參議院答詢時,有議員稱,不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也將會對台灣造成嚴重影響,重點是整個亞太。岸田稱:「絕不允許像這次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日本一貫的立場都是希望以對話和平解決台海問題,我們也將持續關注情勢演變。」

促日方信守承諾 護兩國政治基礎

王毅昨在回答日本媒體提問時,向日方提出忠告,其中一點是要求日方重信守諾,「維護好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歷史、台灣等重大敏感問題事關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近日一直是台灣熱議的話題,不過無論朝野,都認為台烏不同,前立委沈富雄昨對三立電視稱:「來日要面對的重要議題不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而是『今日美俄,明日美中』。」中央社報道,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一個訪談中說,台烏無法完全比擬,但如大陸對台動武,「我們有本領撐超過4天,對方就慘了」。

另據俄塔社,俄羅斯政府昨日簽署一份對俄羅斯以及其企業、公民採取不友善行動的國家和地區名單,均為制裁俄羅斯或聲援烏克蘭的國家或地區。其中,22個名單中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台灣後面還特別加註「中國」。

冀歐洲對華「客觀」 忠告日本「順勢而為」

<轉載自20223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在俄烏危機中,外界關注中國近期宣稱「上不封頂」的中俄關係,會否影響中歐關係。王毅對此表示,中國對歐政策保持穩定堅韌,「不因一時一事而改變」,同時希望歐洲形成更為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

王毅提到,中歐和中俄關係完全是兩個問題,中國和歐洲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也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去年中國和歐盟的貿易額,首次突破8000億美元,他不點名批評「有些勢力」並不願看到中歐關係穩定發展,編造所謂「中國威脅」,鼓吹「制度性對手」,挑起制裁和對抗。

王毅表示,中方始終從戰略和長遠角度看待中歐關係,對歐政策保持穩定堅韌,「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中國希望歐洲能形成更為獨立、客觀的對華認知,奉行務實、積極的對華政策,共同反對製造「新冷戰」,共同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王毅就中日關係向日方提出三點忠告,提到日方要「順勢而為」,而不是逆流而動,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亦不是走上以鄰為壑的歧途。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被問到如何看待新時代的中日關係,他向日本提出三點忠告,包括要切實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精神;在歷史和台灣等重大敏感問題,恪守承諾,「事關中日的互信根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談及中日關係時使用「順勢而為」這一新提法。

談及中印關係,王毅表示,中印關係近年來遭遇一些挫折,這種局面完全不符合中印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王毅說,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堅守「互不構成威脅、互為發展機遇」的戰略共識,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

轟美集團政治 搞「印太版北約」

<轉載自202238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外長王毅昨天批評美國通過印太戰略,企圖搞「印太版北約」,並提出中國與亞太地區各方「共築亞太合作大舞台」,攜手邁向亞太命運共同體。

在外交部記者會上,王毅回應了涉及中美關係的三個提問,包括美國的印太戰略、民主峰會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據新華網報道,王毅批評「印太戰略」正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打着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玩弄的卻是地緣博弈的把戲,搞封閉排他俱樂部,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衝擊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

稱中方願合作 邁亞太命運共同體

王毅表示,中國始終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抵制「印太」對抗「小圈子」、共築亞太合作大舞台,攜手邁向亞太命運共同體。

被問到全面對華競爭已成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共識,是否擔心中美關係會持續惡化,王毅稱,美方領導人和一些高官相繼表示,美方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不支持「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對抗,「但令人遺憾,這『四不一無意』表態始終飄浮在空中,遲遲沒有落地」。美方仍對中國開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競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攻擊挑事,拼湊打壓中國的小圈子。王毅指出,今年是「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雙方應當重拾融冰初心,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三原則」,替代競爭、合作、對抗「三分法」,推動美國對華政策重回理性務實的正軌,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道。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提「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 反對外力干涉

<轉載自202236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對於台灣問題,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說,「要堅持對台工作大政方針,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共創民族復興的光榮偉業。」

比較去年的工作報告,今年雖字數不及,但多了兩項新內容,包括「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 

在去年底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在中共「第三份決議」中提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內容包括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反對台獨;融合發展、共同市場;文化傳承、心靈契合。

台學者:非研擬新方略

近期台美關係日漸密切,不僅官員頻就台灣問題發聲,上周美國總統拜登還派出由前國防高官組成的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台,因此「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顯然也有所指。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也說,今年的報告在「底線思維」和「指導方針思想」這兩者有用語上的變化。中央社報道,「底線思維」部分,去年報告提到「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今年則是「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並強調「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

而「指導方針思想」方面,張五岳指的就是「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他認為,總體方略「是現在進行式,不是未來式」,是要總體梳理習近平歷來就對台工作的表述,並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目標扣連,而不是要研擬新的方略。「外界應該重視總體方略,但不需過度解讀」。

中時新聞網引述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表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在1月的對台工作會議上已經提出。目前兩岸關係遇到最大的問題,一個就是台獨勢力的發展,利用修憲等切香腸方式挑戰大陸底線;另外就是美日等外部勢力干預,相信大陸都會提出斷然的措施來加以解決。

拜登蓬佩奧各懷鬼胎 台須記取烏克蘭教訓

<轉載自202236 明報 社評>

在烏克蘭戰火紛飛之際,台灣突然熱鬧起來,美國總統拜登派出的官方代表團與卸任的前國務卿蓬佩奧接踵到訪,紛紛強調美國對台的支持「堅如磐石」,蓬佩奧甚至在公開演講中,呼籲美國外交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給近期憂心忡忡的台灣人大派「定心丸」。但一輪亢奮之後,台灣還須回到現實,兩批美國人到訪都屬象徵意義,對台承諾實質意義不大,且夾帶極重的私利。盱衡國際大勢世界格局,美國的介入,只會加劇台海局勢的緊張,不可能為台灣帶來和平穩定,決定台灣未來的,還是海峽兩岸的人民。

美官方團旋風式訪台 對冲蓬佩奧到訪影響

去年以來,「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述,在島內盛行,核心原因是對美國安全承諾的焦慮,如果說喀布爾的倉皇撤退,暴露了美國能力衰退的話,對俄烏戰爭,美國再三重申不會派兵與俄羅斯作戰,則令台灣人有了深刻的代入感。拜登在此時派出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馬倫(Michael Glenn Mullen)為首的代表團訪台,就是希望維護美國對承諾的信譽,安撫台灣民心,同時亦為民進黨政府劃定紅線,以防台海出事。所以,馬倫強調的「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既是對北京的警告,亦是為約束台北當局。

這個美國官方團的行程,是臨時倉卒決定,在台也只逗留30小時,與其說是為因應烏克蘭局勢的影響,不如說是搶在蓬佩奧訪台前夕「截胡」。近來,針對俄烏戰爭議題,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頻頻指摘拜登政府軟弱無能,蓬佩奧訪台,亦不會放過攻擊拜登政府的機會。拜登首份國情咨文發表後,民調顯示其支持率持續低迷,今年又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之年,民主黨選情岌岌可危。因此,拜登搶先派官方團訪台,既可展示強硬態度,拉抬支持度,又可為蓬佩奧言論提前「消毒」。

蓬佩奧是以反華著稱的政客,任內取消了美台官方交往的限制,卸任後即遭中國點名制裁。他此行雖然開創了卸任國務卿訪台的先例,但其政治影響力畢竟有限。據台灣傳媒報道,蓬佩奧規劃此行時,曾有意爭取台灣的退撫、勞退等基金投資一間與他有關的公司,報道並有去年8月台灣駐美代表處的電報為證。因此,他被指「抗中挺台」是假,收「政治保護費」牟取私利才真。

弔詭的是,蔡英文當局並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指摘是「境外勢力和在地協力者」操作製造恐慌的錯假信息,以影響台灣民心士氣。的確,台灣在國際地位、經濟實力、地緣位置,乃至人口與土地面積,都與烏克蘭不可同日而語。惟無論民進黨如何澄清,台灣民眾仍對烏克蘭當下的處境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就是因為台灣當局與烏克蘭政府一樣,都甘願充當大國對抗的棋子、選邊站的馬前卒,都將百姓身家性命押在遙遠的強權保證上,這才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引發共鳴的原因。

蔡英文所謂「烏克蘭與台海局勢本質不同」的潛台辭,就是認為台灣的地緣位置及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非烏克蘭可以比擬,所以,未來一旦大陸對台動武,美國會採取不同於對烏克蘭的做法。惟如此推論忽略了烏克蘭戰爭的最大教訓,就是挑釁強鄰必引火燒身,無論外部如何奧援,只有領導人成為受追捧的「英雄」,平民百姓卻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核武大國避正面衝突 恃交援而簡近鄰招禍

烏克蘭今日處境,早有伏筆。今年1月,中美俄英法五大核武國家發表的聯合聲明,不僅寫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而且寫明「避免核武器國家間爆發戰爭和減少戰略風險」(the avoidance of war between Nuclear-Weapon States and the reduction of strategic risks)是「首要責任」。這個「戰爭」(war),並不限於核戰爭。這也是美國今次再三聲明不派兵援烏,還要與俄羅斯軍方建立熱線聯繫,以防誤判的緣由。而美國的《與台灣關係法》,也僅承諾支持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當然,北京的對台方針,與俄羅斯對烏克蘭政策有本質不同,「和平統一」仍是北京的最優先選項,只要台灣不搞「台獨」、不引入外國駐軍、不加入針對大陸的國際條約,兩岸應該不會有戰爭之虞。兩岸關係發展,原非零和對抗,台灣本來是可以不用走上烏克蘭之路的。但蔡英文執政以來,一味迎合美國「以台制華」戰略,不斷挑戰北京底線,令兩岸交往之路愈走愈窄,以致幾乎只剩「獨立」和「投降」兩個選項。「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韓非子所言,對台灣不啻警世之鐘。如果不希望走到「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地步,民進黨至少要對選民誠實交代,勿營造一旦開戰美軍必定馳援的虛假印象,從而令人民毫無準備地身陷戰火之中,這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最起碼的義務。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政協張連起:將提制定《祖國統一法》陸學者:「兩制」台灣方案將通過《台灣基本法》確認

<轉載自202235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內地進入兩會時間,有學者撰文稱,根據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兩制」台灣方案將通過《台灣基本法》來確認。有全國政協常委表示,會就制定《祖國統一法》的相關問題提交提案,建議以法律手段推動祖國統一——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非和平統一,條件漸趨成熟。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昨為中評社網站撰文,稱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該方略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勾勒出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規劃及實施策略。

王英津列中共對台12項方略

王英津稱,從總體框架上看,主要內容有12個方面,包括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根本;以人民為中心,大陸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正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一理念的體現;以新理念為引領;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基礎;以「一國兩制」為統一架構;以結束政治對立實現政權統一為目標;以民族偉大復興為終極指向;以交融發展為推力;以協商談判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為手段;以反對「台獨」和外部干涉為要務;以國家實力為後盾;以法治為保障。這12個方面構成的總體方略,「對於指導我們應對複雜多變的台海局勢、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文中指出,未來兩岸統一的「兩制」台灣方案,最終將通過《台灣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確認和保障;統一後,中央涉台法律規範體系將成為處理中央與台灣特別行政區關係,尤其是中央治理台灣特別行政區的重要法源和依據。今後大陸需進一步完善和構建以憲法、涉台法律法規為構成要件的涉台法律規範體系,為兩岸統一及善後治理提供充足法律保障。

張:統一條件漸趨成熟

與此同時,《環球時報》報道,全國政協常委張連起昨表示,制定17年來的《反分裂國家法》在遏制台獨分裂圖謀、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着台獨氣焰日漸囂張,美國打台灣牌的力度不斷加大,兩岸關係現如今遭遇了比《反分裂國家法》制定之初更大的風險、更多的挑戰。

張連起表示,以法律手段推動祖國統一——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非和平統一,條件漸趨成熟。「只有『反分裂』,沒有『促統一』,就不能真正促進國家及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因此在兩會期間,他會提出制定《祖國統一法》的提案。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掛鈎台海局勢 俄軍侵烏影響深遠 「台烏形勢不同」京視主權領土 台詡戰略價值

<轉載自202234 明報 加東版 國際版>

早在俄軍侵烏之前,將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相提並論的話題已經出現,到普京出兵後,這種比較更進一步點燃。無論是中方還是台灣當局,都強調台海局勢跟烏克蘭不同,前者建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後者則強調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在侵烏戰爭爆發前,美國學者大多一直表示,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不是烏克蘭可以比擬。但隨着烏克蘭頑抗贏得同情,歐洲大幅修正安全政策看法,尋求提升軍事能力,西方學者則關注北京如何「觀摩」烏克蘭局勢,反映這場抵抗俄軍入侵的戰爭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也許相當深遠。

「台灣當局有些人借烏克蘭問題蹭熱點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為。」在俄軍上月24日入侵烏克蘭前一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公開批評台方攀比烏克蘭局勢,她說:「台灣的確不是烏克蘭。台灣從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

蔡英文此前稱,台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與恫嚇,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到俄軍侵烏翌日,她再強調台海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有本質上的不同,「不僅是台灣海峽的天險,還有台灣在地緣戰略的地位……我們也要鞏固全民心防,加強防範認知作戰」。

俄學者:莫斯科從未稱烏為領土

上述說法的差異反映出不同陣營的觀點。俄羅斯官方智庫「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RIAC)學者博奇科夫(Danil Bochkov)的主張跟中方脗合,他向本報否定台、烏情况相似,「北京視台灣為其歷史上和法律上的領土,而莫斯科雖然提出一些共同過去的歷史引喻,但從未宣稱烏克蘭是其主權領土,也從未暗示任何將基輔劃入其直接政治控制的意欲」。俄方現時宣稱目標只是令烏克蘭保持中立、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但普京的開戰演說被質疑多番否定烏克蘭國家地位。

美學者:台助協防日本 牽動美印太部署

西方主流論述承認台烏情况存在微妙但重要的差異。從戰略處境角度,美國一開始已表明不會出兵協助非北約成員國的烏克蘭,但對台灣則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保留美軍援救的迴旋空間。美國外交國安專家普遍強調,無論從經濟(例如半導體生產)、地理位置以至民主價值觀等角度看,台灣以至整個印太地區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皆非烏克蘭可比。

其中地理位置尤其值得一談。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資深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在俄軍侵烏前接受本報電郵專訪,她解釋指台灣在地理上是美國戰略中「第一島鏈」的一部分——第一島鏈即是最接近中國的島鏈,可限制中國力量投射(power projection,即在遠離本土的範圍部署和維持軍事力量)的能力,倘若中國佔領台灣,這會令日本難以防衛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她指日本有許多人愈來愈覺得防衛台灣對防衛日本殊為關鍵,而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其一最重要和較有力的盟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台灣(以至台灣在南海的佔領地段)將會令其更有力在南海行動,以至威脅另一美國重要區內盟友菲律賓」。

烏贏盡同情 歐洲修正安全政策

但隨着烏克蘭頑強抵抗俄軍入侵,西方對烏克蘭戰略價值的看法有明顯變化。儘管北約成員國未改不會直接派兵的立場(包括無意按基輔要求設立禁飛區),但戰事明顯衝擊歐洲各國安全政策觀點,就連原先屢被質疑軍事貢獻的德國,也宣布大增軍費及放棄不向衝突地區運送德製致命武器的政策。

與此同時,俄軍侵烏確有增加美國政界對中方攻台可能性的警覺。其一例子是拜登政府派出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問台灣,被解讀為在烏克蘭戰火高漲之際,不忘展示對台灣的重視。美國外交國安圈子則紛紛關注中國會如何「觀摩」俄軍侵烏情况,例如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德國之聲表示,北京肯定會從中偷師以用於其對台戰略,例如觀察北約及其他美國盟友的團結程度以及有多願意承受制裁俄羅斯的代價。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俠客島:此行受託重建台心理防線

<轉載自202233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對於美方派團訪台,《人民日報》海外版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發文分析,其實該代表團的任務就是「託話」,「給蔡英文當局和綠營支持者打一劑強心針,對他們說一句:不要怕,雖然美國負了烏克蘭,但還是會支持台灣」。該文稱,長期以來,綠營始終把「美國保護」當作保命底牌。「但前有阿富汗,後有烏克蘭,現實一再證明,美國總在關鍵時刻說走就走,全然不管所謂『盟友』的死活」。因此,美國需要重建台灣的心理防線,展示對台灣的「持續堅定支持」。

聯合報:不應像烏「以小搏大」

文章稱,該訪團這些人現在就是美國普通公民,除口頭表達對台承諾「堅如磐石」外,不會有任何實際作用;但民進黨卻可借機炒作,為下一步縣市長選舉築基打底。

《聯合報》評論稱,台灣沒有烏克蘭被國際承認的獨立主權地位,但牽涉美國戰略利益或非烏克蘭能比擬。台灣一旦落入大陸之手,第一、二島鏈崩潰,中國直接進西太平洋,使美西失去防衛屏障,美中消長使美國對台烏態度應有不同。但烏克蘭情勢顯示美歐懼戰,不肯再犧牲子弟為外國作戰,只能祭出經濟制裁等手段,提醒台灣不應像烏克蘭之前的「以小搏大」般挑釁,台獨更應收斂,別自討苦吃。

「汲烏教訓」 陸學者:遠離台獨明智之舉

<轉載自202232 明報 加東版 中國版>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台灣討論是否恢復徵兵制。台防長邱國正昨表示,徵兵並未廢除,目前是徵募併行。大陸學者撰文指,當下台灣應從俄烏局勢演變中學到諸多顯而易見的教訓;懸崖勒馬,遠離台獨絕路,轉向統一正道,才是明智之舉。

綜合中央社、《聯合報》等報道,近期俄烏戰爭,台灣兵役制度再度成為焦點。台立法院法制局日前曾提出報告,稱為因應少子化所可能造成兵源不足,國防部應設立風險控管期程,當志願服役者不能滿足兵額時,回復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對此,邱國正表示沒有定見,但當初從徵兵到募兵,一是財力問題,一是平日養兵少,戰時用兵多。

此前,台國防部稱募兵制已達預期目標,至去年8月,台軍志願役官兵數為162,282人,但與募兵制計劃169,000人的目標仍有差距。徵兵制為義務性,而募兵制則為志願性,台灣目前軍官以募兵制下的職業軍人為主,士兵則以徵兵制下的常備兵為主。

近日台灣不少人擔心台灣將來可能會變成今日的烏克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昨撰文分析,俄烏關係和兩岸關係不同,兩者無法類比,但若台灣繼續沿着獨立分裂的道路冒進下去,那麼今天的俄烏局勢狀態就必將在明天的台海層面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