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由「先富」邁向「共富」 現代中國重要里程

<轉載自2021822 明報 社評>

上周二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將「共同富裕」提高到「夯實(紮實)黨長期執政基礎」的高度,猶如展開一場低調的社會革命。從「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先富」,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共富」,不僅僅是對社會主義屬性的初心回歸,而且關乎今後經濟發展新格局的形成,以及2035年、乃至2049年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會議強調的「三次分配」,即「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對於內地的民企和外資企業,都具有重要指標意義。

難再容忍貧富懸殊 建浙江共富示範區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央「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40年下來,貧富差距逐漸擴大,堅尼系數(Gini index)高達0.47,已突破國際警戒標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字,全國14億人口中,有6.1億人平均月入不足1000元(人民幣,下同)。為社會穩定,中央難再容忍此現象持續,資源再分配在所難免。

去年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首度提出要讓「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今年3月新出爐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浙江省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近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支持浙江「共富示範區」的意見,以及浙江省「共富示範區」規劃相繼公布,標誌「共富」政策從文件走向現實。

浙江省面積與韓國相若,人口相當於英國,早於1997年就在全國率先達成了脫貧目標;2020年,全國城鄉人均收入比值為12.56,浙江則僅11.96,是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20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除稅後淨收入)首超3萬元,在各省份位居第一,與北京、上海兩大都會郊區農民相當;浙江不僅農民富庶,且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藏富於民,被選作「共富示範區」,意義非凡。示範區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由現時5萬元達到7.5萬元,勞動報酬(工資收入)佔GDP比重超過一半,可支配年收入10萬至50萬的家庭比例達到80%20萬至60萬元的家庭比例力爭達45%,與中財委會議的「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目標一致。

中財委會議仍肯定當年「先富」政策的歷史積極意義,但就強調「共富」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而達到共富的手段,除了發展經濟,更重要的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方面,剛剛結束的「脫貧攻堅」打下了一個初步基礎。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6億月入千元的人口將是重點,他們大多是農民,提高其收入,確保教育、就業、向上流動的機會公平之餘,亦要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收入不能提高,內需消費也無從談起,經濟發展新格局就淪為空談。

如果說上述所為是避免「貧者愈貧」的話,對壟斷資本的打擊、對演藝圈偷稅漏稅的整治,甚至對教育產業和房地產業的節制,則是防止「富者愈富」的舉措。中財委會議提出,「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收入」,還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這些都可以從近年當局的連串舉動尋找出脈絡。而「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等提法,更是意味深長。

三次分配倡慈善公益 商家進入比慷慨時代

所謂「初次分配」,是指勞動或投資的市場回報;「再分配」則是指政府透過稅收、轉移支付的財富再平衡;而「三次分配」則是透過公益慈善捐助,由社會主體自願參與的財富調節流動,對企業來說,就是履行「社會責任」,這也是當初「先富」政策中「先富帶後富」的本意。

慈善事業在內地發展相對落後,2019年全國接收款物捐贈共計1509.44億元,僅相當於當年GDP0.15%,而美國同年各類慈善捐贈共計4496.4億美元,佔當年GDP2.1%,兩者差距可謂巨大。惟情况已開始變化,中財委會議翌日,互聯網龍頭騰訊公司宣布,再斥資500億元,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投入內地的基礎民生領域。而4個月前,騰訊已經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首期500億資金,投向基礎科學、碳中和等前沿領域。這1000億元相當於騰訊去年淨利潤的八成。看似巧合,實則水到渠成,是對中央「共富」戰略最實在、最直接的回應。事實上,在「脫貧攻堅」運動中,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富裕階層都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計劃,充分展示了中國公益的潛力。未來,內地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將從「比財富」進入「比慷慨」時代。

正如中財委會議所指,共富「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分階段的循序漸進,相信是要防止過猶不及,避免重蹈「吃大鍋飯」的老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