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兩岸外交休兵餓死了誰?

<轉載自 201110 27日明報中國版 中國評論 作者:孫嘉業>

自從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兩岸外交休兵,給國際外交生態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除美國外,幾乎全球所有國家都難再利用游走兩岸之間來獲利,這也斷了不少非洲和拉丁美洲小國的一條財路。加勒比海島國格林納達的境遇就是這些國家狀况的真實寫照,問題是,這種外交休兵能否持續,以及這種默契能否應用在美國身上。

過去多年,海峽兩岸的「漢賊不兩立」,在外交上採取的是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甚至出現兩岸競相出價以銀彈挖對方牆腳的情況。很多蕞爾小國,就利用這種機會獲利豐厚。

2008
年馬英九上台後,隨着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岸也達成「外交休兵」的默契,即雙方不再挖對方的外交牆腳,北京有條件地允許台灣參與一些準外交活動,包括成為世衛組織(WHO)的觀察員、駐港機構改名、與香港建立官方聯繫管道等。而台灣則放棄推動加入聯合國的活動。

台逼債北京不做「冤大頭」

兩岸外交休兵的最直接的結果之一,就是曾經密鑼緊鼓地進行的梵蒂岡與中國建交談判擱置,由於中梵雙方原本就在主教任命方式上分歧難解,而為了建交,雙方一度想以「越南模式」(即政府提名,教宗任命)解決。但在兩岸「外交休兵」後,中方乾脆放緩了談判進程。更有巴拿馬等中南美國家主動想和北京建交,卻遭拒絕。

像格林納達這個例子,要在過往,台灣逼債,循例會由北京埋單,但現在大陸也不會做這個「冤大頭」,因為即使格國想再跳草裙舞,重投台北懷抱,台灣也不會接受了。

不過,兩岸的外交休兵前提是雙方的互信默契,明年大選,若民進黨上台,有台獨舉動,休兵現狀勢必破局。至於兩岸若真簽和平協議,不獨不武明文列出,台灣勢必沒有軍購需求,屆時連美國也難再兩岸通吃,但這恐怕在馬英九任內難以達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