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2011年4月30日 經濟日報 副刊 欄名: 雲海漫遊 撰文:藍海寧>
關愛基金動用逾七億元推出十個項目,其中一項是資助清貧的中、小學生參加境外遊學,每名學生最多可獲資助三千元。執行委員會主席羅致光揚言,如果立法會財委會五月批准撥款,合資格的學生便可趕及在這個暑假遊學。
家母歎氣:「應做嘅唔做,應趕嘅唔趕,唔趕嘅卻又無情白事趕住上馬,呢個政府究竟想點?香港愈來愈混亂,毫無方向,管治真係一年比一年差。」我頗有同感。
我想問,中、小學生有必要遊學嗎?再者,當真有迫切性趕在這個暑假讓清貧學生遊學去?他們暑假不能遊學,是人生中的大憾事?
我在機上招待過不少遊學團的學生,跟他們談論遊學的經歷與得着,他們答:「我學到了甚麼?……我多了使用英語\普通話,還有看了一些名勝古迹。」
雖然不少遊學團的收費昂貴,家長們也心裏有數,子女參加遊學團,未必有助學業進步,但在社會盲目追捧和吹噓遊學的好處下,許多父母都忍痛大破慳囊。只有一種人深信子女參加遊學團,便能擁有精采的人生經歷,獲得更廣闊的世界視野——蠢人。
三千元資助,杯水車薪,根本不夠錢支付非假期的機票和燃油附加費,還竟敢奢望在暑假這旅遊高峰期遊學?這簡直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笑話。
我曾是清貧學童,讓我告訴各位在溫室長大的高官,清貧學童面對的最嚴峻問題,絕非能否出境遊學,而是如何應付昂貴的書簿雜費、交通費、食物費、醫療費、補習費和家庭各項的生活開支。
要扶貧,請給我足夠的食物;要相助,請讓我不用擔心書簿雜費,還有那令人叫苦連天的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