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敗犬想結婚

<轉載自201036 明報 論壇版 作者: 健吾>

《星期二檔案》的「中女告白」真夠TVB:簡單,清楚,不拐圈子。片中訪問了幾個年紀由3040不等的香港女人,分析她們的被稱為「中女」的心路歷程。

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看完後,都一定知道節目想營造的效果,是告訴全香港所有成年的單身女性:「你不結婚,你就死路一條。」節目中的被訪者,皆是七八十年代TVB劇集所吹捧的「女強人」形象。她們有事業,有學識,經濟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會追尋快樂。但她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婚姻。中女A說她活到今天,「都不過是希望找個男人依靠。」中女B說,事業再有成,都希望找個男人。中女C說,要保持自己的外貌,是因為要在愛情市場裏有價值。中女D說,她的男友有太太,男朋友對她說:「我要和她一起,因為你比較堅強。」中女D就說:「我們分手,就是因為我比較堅強?」

結婚降

所有中女都好像中了降,中的,叫結婚降。她們要結婚,而不是戀愛。

被訪者在鏡頭面前坦誠,坦白得……也許她們不知道她們公開自己膚淺和愚蠢的感情史,是何等的可憐可憫。她們開誠布公,為博人同情和憐愛嗎?我想她們不會。但在鏡頭面前,紅酒白酒香檳到肚,吐出幾句擲地有聲的sound bite,就正中記者的下懷了。

新聞節目需要收視,需要討論。香港人最愛juicy,最喜歡看別人X街。角色設定好了:一群自以為很有主見,自以為很會戀愛的人。在情路自稱跌跌撞撞,愛過痛過,以執迷證實自己愛過。我肯定,他們不會認為「戀愛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種手段」,結婚不是最後和全部。交出「我們分手,就是因為我比較堅強?」這種低級的苦澀和濫情,何苦?是希望別人會明白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普通女人」?

況且,容許我理性地,冷血地去想:「喂,你為什麼會容許一段關係變成這個地步?」為什麼兩個人在一起,一個人變心了,另一個人不知道?是因為她根本不在愛別人,而是因為她在愛一些條件嗎?是她有一張「男人的評分參考」,卻口硬不肯承認,又要間接地對鏡頭控訴:「那個男人不要我,我也要活得很好,因為我也有我的家人愛我。」我不能明白,為什麼一些「自以為」讀很多書的女生,說的話都那麼荒謬。她們知道,她們要的不是愛情,而是依靠,而是生活伴侶。那就不要把事情收到愛情的幌子之中,因為她們根本不會愛。不會愛自己,更不會愛人。

人生的syllabus

我明白的。女人到一個年紀,都在趕進度。她們30歲的時候被稱為「剩女」,是因為她們也許會怕自己會變成「高齡產婦」。她們認為,女人不生孩子,沒有自己的家庭,「別人」會看她們不起的。我不知道「別人」是什麼人,但每當我看到一些女人結婚的時候,身邊的那個男人都令我想起「可憐」兩個字的時候,我更不明白為什麼人要把結婚當成人生的一套syllabus,沒有做過,就好像他們的人生不合格一樣。

這個電視節目,不在探討中女的問題,而在反覆陳述一套守舊的價值——女人再叻都好,都係要嫁人的。這句人生道理,你不用看「新聞」節目也會聽過的。只要在中午,看《真情》的重播,燒臘店內的善姨好姨容姨阿貴低B瓊高校長高雅文,她們都在說同樣的話。

最後,我有句話想說。新聞節目要引用酒井順子的《敗犬的遠吠》,說30多歲沒有結婚的女人,就被稱為敗犬。其實,酒井順子的敗犬,說的是35歲之後,沒有結「過」婚,也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有「機會」被人家叫敗犬。而敗犬的定義,不只是一個婚姻狀態,而是一種對未來、對戀愛採取半放棄態度(如不留意時尚、不化妝打扮,沒有自己的嗜好,有一天活一天)的日本女人。粗暴地搶劫「敗犬」這兩個字,又當成是「日本發明」的社會學用語,是沒有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